——記全國助人為樂模范張寶
“中國骨髓捐獻志愿者張寶與韓國患者配型成功后遭遇了車禍,但他住院治療康復后,繼續為這位韓國患者捐獻了骨髓。這位中國志愿者說:‘人生禍福難料,人家現在大難臨頭了,幫點忙真不算什么。’”2014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發表演講時,用這一生動事例,詮釋中韓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張寶,是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華骨髓庫)2010年首例涉外捐獻者,第一位給外國人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安徽人。
10月13日晚,北京人民大會堂“圓夢中國德耀中華”——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授獎儀式上,80后淮南青年張寶榮獲全國助人為樂模范。“當金燦燦的獎章掛在我的胸前,我收獲的不僅僅是感動和喜悅,還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擔當。”九鼎環球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安徽淮南分公司經理張寶靦腆地笑著說。
80后小伙獻愛心、幫助人已成習慣
1981年出生的張寶陽光帥氣,從小到大,獻愛心、幫助人已成為習慣。2000年,他在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就讀時,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累計捐獻7000多毫升。2001年的一次無償獻血中,他填寫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申請表并采樣,加入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
畢業后,張寶回到家鄉淮南,在親戚開的一家建筑公司創業。2008年8月的一天,他接到中華骨髓庫打來的電話,告訴他與一名韓國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張寶一口答應。可2009年3月,他開車與一輛中巴車發生碰撞受了重傷,造成顱內、胸腔積水,手骨、胸骨及肋骨骨裂,在醫院治療了100多天。
2009年11月,正在休養期間的張寶再次接到通知,還是上次那位韓國患者。家人擔心他車禍后身體吃不消,建議他延遲捐獻或者放棄捐獻。張寶認為病情不等人,說服家人后立即放下手頭生意趕到北京,為捐獻做準備。2010年1月11日,取自張寶的120毫升造血干細胞被送到韓國,輸入那位患者體內。
心存美德,身有善行。張寶先后獲評“中國好人”“安徽好人”“心動安徽·最美人物”“感動江淮優秀志愿服務典型”“淮南市第四屆道德模范”“安徽省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每個人都做好事,社會將更美好
2011年夏天,他得知淮南市烈士陵園部分地方破損需要修繕,就主動找到當地民政部門表示愿意無償幫助修繕烈士陵園。三伏天,他親自到南方地區尋找適合的石材,帶領工人大干40余天,投入15萬元左右,使烈士陵園煥然一新。
“張寶哥哥,我用您給的錢買了10本學習資料,有了一種自豪感和學習動力。我會用你的方法去回報這個社會,報答國家。”這封書信來自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多巴中學高一5班受資助學生盧光鴻。從小家境貧寒的張寶懂得讀書對困難家庭孩子的重要性,他已累計資助青海、川西、贛南等偏遠地區的十幾名學生,資助款共計4萬多元。
榜樣是最好的引導。2014年8月14日,淮南市紅十字會張寶志愿服務隊正式成立。一年時間里,服務隊在張寶率領下開展各項公益活動,一大批志愿者集體獻血和造血干細胞捐獻采樣,走進校園、街頭、集市宣傳造血干細胞捐獻和無償獻血知識、普及應急救護,為偏遠學校劉集小學捐獻學習用品,走進敬老院看望慰問孤寡老人,捐助大病貧困患者、貧困家庭,關愛留守兒童……張寶的服務隊成為淮南市精神文明建設的標桿和城市名片。今年9月,張寶志愿服務隊獲得安徽省十佳江淮志愿服務優秀典型稱號。
( 人民日報記者 何 聰)
( 《人民日報》10月18日4版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