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與非煤產業共舞—— “雙輪驅動”興淮南
與中移動安徽分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9月建成大數據中心;與中興通訊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推動信息化產業集群化發展;與中關村數海數據資產評估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打造華東大數據創新中心……如今,一批信息技術產業的龍頭企業匯聚到了安徽淮南這座傳統的能源之城。
淮南是全國13個億噸級煤炭基地之一,也是全國六大煤電基地之一。然而,現在的煤電產業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淮南市確立了轉型發展“雙輪驅動”戰略,在做精做優煤電產業鏈的同時,做大做強非煤產業群:抓住產業轉型核心,加速振興主導產業,大力培育高成長性產業。
煤電產業鏈方面,發展新型煤化工產業成為淮南的突破口:據測算,煤炭發電可增值1.5倍,煤制甲醇可增值約2倍至3倍,烯烴等化工產品則可增值6倍至8倍。
2014年4月,《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總體發展規劃》獲省政府正式批復。如今,總投資300億元的中安聯合煤化一體化項目正在加快推進,2017年下半年將生產出烯烴產品。作為安徽省政府批準的唯一的新型煤化工基地,這里正發揮淮南煤炭、水、市場、技術、區位、交通等綜合優勢,走煤炭清潔高效轉化利用道路,重點發展煤基石化產品、替代燃料產品、高端化工產品、基礎化工產品四大板塊,努力打造“國際一流、國內領先、中部唯一、安徽驕傲”的新型煤化工基地。
非煤產業群方面,淮南以“互聯網+”開始起步,建立江淮云產業平臺,重點打造電子信息數據產業。
依托即將建成的中國移動(安徽)數據中心,江淮云產業平臺已引進51家企業,上海斐訊、科大訊飛、安徽中意之旅、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圖聯科技等企業紛紛入駐,中關村創新平臺等企業也在積極洽談之中。
如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已成為淮南的主導產業,而江淮云產業平臺也將圍繞“互聯網+”行動計劃和“百萬平方米空間、千億產能園區”發展目標,力爭3至5年內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400億元以上,帶動就業5萬人以上。
瞄準新型產業發展“引擎”,淮南市還積極培育現代服務業、旅游文化、光電新能源、現代醫藥、綠色有機農產品加工等五大高成長性產業,帶動健康、養老服務等新興產業發展,重點建設光電產業園、生物醫藥科技園、服裝產業園、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區、臺灣風情文化商貿城等項目。
隨著淮南市第一只非煤產業股票“山河藥輔”在深交所掛牌上市,非煤產業的發展邁入了快車道。如今,淮南市上市(掛牌)融資后備資源庫已有97家企業,A股上市企業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3家。
沿著以煤為基、以煤興產、以煤興業、多元發展的獨具特色的產業轉型道路,淮南市轉型發展邁出了新步伐。今年以來,淮南市統籌煤與非煤產業比已調整為54.3:45.7。
(經濟日報記者 文 晶 通訊員 柏 松)
《經濟日報》10月18日頭版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