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淮南11月6日電 (記者 張磊)因煤而名、緣煤而興,煤電資源的優勢讓淮南冠上了“中國能源之都”的美譽,然而,近幾年,這座能源之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數據顯示:煤電產業寒冬的2014年,淮南煤炭行業增加值同比減少60億元,發電產值出現“縮水”。淮南市地區生產總值甚至出現負增長,可謂淮南發展進程中“極為困難的一年”。
面對困難和挑戰,怎么辦?今年伊始,淮南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做精做優煤電產業鏈的同時,做大做強非煤產業群”的“雙輪驅動”發展思路,藉此促進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升級,扭轉經濟態勢。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前三季度淮南市GDP增長0.7%,實現由負轉正。通過加快推進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淮南產業結構出現可喜變化,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新興產業活力迸發。
在淮南高新區,記者看到,作為淮南重點打造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首個平臺“江淮云”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平臺總投資3.5億元,目前已經引進96家企業,其中不乏中興通訊、科大訊飛等業界大咖。
據平臺負責人介紹,平臺運營一年來,實現銷售收入超4億元,帶動相關就業2000余人。預計未來3-5年有望實現年銷售收入30億元以上,帶動相關就業5萬人以上。此外,中移動(安徽)數據中心一期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淮南智慧谷將于今年年底前竣工,“中國聲谷”項目也已與省信投初步達成產業承載意向,未來幾年,淮南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將有爆發式增長。
10月28日,在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陜汽重卡淮南專用汽車有限公司迎來了投產3周年的慶典,新型渣土車、環衛車等近20種新型專用汽車向客商正在逐一展示新功能。一輛紅色的新能源重卡汽車吸引了記者的眼光,“公司生產的新能源專用卡車,不僅環保,更是比傳統的柴油車節省很多成本。”陜汽重卡淮南專用車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淮南經開區牢牢把握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大力發展機械制造、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依托陜汽工業園建設,規劃建設3平方公里汽車產業園,打造淮南汽車城。依托卡特彼勒比塞洛斯、久益環球采礦設備等世界500強企業,以及萬向集團、凱盛重工、平安開誠等20余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延伸產業鏈條、促進聚集發展。”淮南經開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瞄準新興產業發展“引擎”,淮南積極布局現代服務業、光電新能源、現代醫藥、綠色有機農產品加工、文化旅游等高成長性產業,構建富有淮南特色的現代產業新體系。
國內專業的藥用輔料生產商、淮南本土民營企業山河藥輔今年5月15日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為國內口服固體制劑藥用輔料最大的生產供應商。它的上市也填補了淮南非煤產業上市的空白,如今,淮南市上市(掛牌)融資后備資源庫已有97家企業,A股上市企業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3家。
白藍企業集團是位于淮南毛集實驗區經濟開發區的一家民營企業,投資1.2億建有占地100畝的大型現代化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年銷售收入近5億元,主要從事速凍出口蔬菜和淮南牛肉湯系列方便食品等。“僅淮南牛肉湯這一產品,去年便實現銷售額逾1.5億元,”白藍企業集團副總經理劉同革告訴人民網安徽頻道,其產品不僅銷往新西蘭、澳大利亞、泰國、韓國等世界各地,還在迪拜開設了傳統淮南牛肉湯餐飲旗艦店和國際貿易公司,使得淮南牛肉湯走出了國門。
隨著商杭高鐵的即將全面開建并在毛集設站,“因荷而來”的淮南焦崗湖旅游品牌更加閃亮,今年,焦崗湖國家濕地公園順利通過驗收,6萬畝的濕地包括了兩個4A景區和1個國家水利風景區,“立足區位、生態、交通等優勢,毛集實驗區搶抓機遇,轉型升級、攻堅克難,努力打造成合肥經濟圈休閑度假、健康養生養老基地。”毛集實驗區工委書記趙期中說。
采訪中,記者看到,淮南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大力清理精簡審批項目,全面推進登記注冊全程電子化管理改革,全力推進PPP模式實施,積極參與省政策性融資擔保風險分擔和代償補償試點,落實企業幫扶包保責任制等創新舉措,非煤產業發展邁入快車道,轉型發展邁出新步伐,今年以來,淮南市統籌煤與非煤產業比已調整為54.3∶45.7。
“然而也要看到,淮南一直以煤獨大,637家規模以上企業有一半以上與煤相關,煤炭幾乎和每個淮南人都息息相關,雖然淮南很早就提出轉型發展,轉變粗放型生產方式,做強做大非煤產業,但是轉型確實需要一個過程。”安徽省人大代表、淮南光華光神機械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汪元林對此深有感觸。
在做大做強非煤產業的同時,做精做優煤電產業鏈依舊是淮南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對此,淮南加快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工程,積極推進煤化工園區建設,加快煤制天然氣、煤制乙醇、卓達新興建材等項目落戶,打造千億元新興產業基地。
中安聯合煤化有限責任公司是首家落戶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的煤化工企業。總投資267億元,建成170萬噸/年煤經甲醇轉化70萬噸/年烯烴,配套建設400萬噸/年煤礦,化工項目76個設計主項累積開工30個,開工率39%,項目總進度完成33%,截至2015年9月底,共完成投資175.4億元,其中今年1-9月份完成投資65.88億元。
淮南市明確提出自己的目標,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以上,利稅80億元以上,努力打造千億元產業規模,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特色明顯、高端發展的新型煤化工基地,通過基地的巨大溢出帶動效應,促進全市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
近期,安徽省全面吹響“調轉促”沖鋒號,作為典型資源型城市的淮南迅速貫徹落實并出臺“實施意見”,提出堅持立足煤、不唯煤、延伸煤、超越煤的轉型戰略和“235”產業發展路徑,以實現創新驅動發展轉型為目標,以產業轉型升級為著力點,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為突破口,以縣區園區提升為抓手,努力推動增長動力實現新轉換、產業發展保持中高速、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走出一條資源型城市創新發展、轉型發展的路子,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支撐。
以“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為指引,以今年良好的發展態勢為基礎,資源型城市淮南的未來值得期待。
(人民網安徽頻道11月6日要聞區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