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12月21日電 近年來,淮南市圍繞“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五有目標,加大民生投入,逐年擴面提標。
據介紹,“十二五”期間,淮南市累計滾動實施省級民生工程46項、市級民生工程9項。民生工程總投入106.49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14.7%。惠及全市200多萬人民群眾,人均受益5000多元。
2015年,淮南市預計投入民生工程資金22.25億元,截至11月底,全市共撥付民生工程資金21.68億元,占年初計劃投入的97.4%。同時制定相關方案和辦法,以推進民生工程政府購買服務工作,共安排建后管養資金3545.38萬元,促進發揮長期效益。
多措并舉促發展 教育民生惠萬家
淮南市教育局緊扣“規范運作、實效顯著、再創佳績”目標,及時制訂工作方案、明確職責分工、強化工作措施,嚴格政策、扎實工作、創新舉措、整體推進,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學生資助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據介紹,淮南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學費和補助公用經費資金截至目前已撥付到校15276.87萬元,惠及21.9萬中小學生。農村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住校生生活補助資金780.88萬元已經發放到位,惠及學生6472人。城市低保家庭享受免費教科書補助資金34.09萬元也已發放到位,惠及學生1463人。同時發放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免費教科書,落實了義務教育階段免費教科書循環使用工作,保障進城務工子女的就學以及維修改造校舍等工作。
洞山中學校舍改造列為田家庵區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項目之中,據了解,洞山中學東校區于2014年12月9日開工,學校建設總投資約1.1億元,規劃建筑面積約26545平方米,可容納3200名學生就學。
學校各類教學、實驗、體育場所、館室設施正在逐步完善,網絡及多媒體教育教學設施、網絡監控、數字廣播、視頻會議及有線電視系統已建成使用。
科學謀劃鞏成果 醫療民生暖民心
淮南市按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的政策規定,完善了2015年度補償方法,提高了參合農民就診補償水平,加快了基金使用進度,到11月底,全市已支付補償金額3.97億元,參加新農合人數為125.45萬人,農村常駐人口參合率為101.07%。
結合近幾年新農合運行情況,淮南市新農合機構按每人每年15元的標準為全市參合農民辦理了大病保險,累計參保保費1881.73萬元。同時超額完成重大傳染病醫療救治以及全面完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在毛集實驗區人民醫院里,醫院醫療設施基本完善,衛生情況良好,百姓有序排隊等待就醫。據了解,毛集實驗區人民醫院是毛集實驗區新農合即時結報醫院之一,參合農民住院只需提供本人身份證,出院在醫院即可享受新農合報銷。截至目前已報銷1617人次,報銷金額214.86萬元,補償比達到70%左右,門診補償人次11839人次,補償金額36.87萬元。
多元發展潤民生 文化建設惠百姓
近年來,淮南市積極構建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文化事業更加繁榮,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更加豐富。2015年,田家庵區在經濟下行、財政吃緊的情況下,積極籌措資金,對區文化館實施了改建。改建后的文化館面積可達到1500多平方米,對各廳室活動設備進行全面升級,多措并舉推動群眾文化活動蓬勃發展。
毛集鎮綜合文化站是2011年省級民生工程項目。2012年1月投入使用,總投資109萬元。文化站占地面積2860平方米,建筑面積520平方米。
在毛集實驗區公共文化館里,孩子們正在興致勃勃地打籃球,活力四射。大爺大媽們敲著鑼跳著舞,喜笑顏開。有的拉著二胡,唱著黃梅戲,充滿閑情逸致。館內設有文娛活動室、報刊閱覽室、健身室、多功能廳等,均免費對外開放。
循序漸進穩發展 幫扶救助促和諧
為使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更加充分,改善困難群眾生活狀態,淮南市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到2015年末城鎮住房保障的覆蓋面達到20%;實施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對貧困兒童實行免費搶救性康復。
2015年鳳臺縣民生工程棚戶區改造項目新建任務3194套,棚戶區改造項目總投資15.31億元,總建筑面積32.99萬平方米。2015年基本建成任務4016套,分配入住任務2800套。鳳凰湖新區搬遷安置區六期項目共解決2546戶采煤沉陷區群眾集中搬遷安置問題。記者在現場看到高樓林立,錯落有致。目前,六期項目已全面封頂,計劃2016年8月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
鳳臺縣社會福利中心建設列入2010年省級民生工程項目,中心設有床位60張,現收養孤殘兒童66人,其中病殘兒童占94%以上。在兒童福利中心,新建的文化長廊、塑膠運動場地、柏油道路上,孩子們會嬉笑著奔跑,會輕輕地喊“姐姐好,歡迎你。”
(羅晶晶)
(新華網12月21日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