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對一個城市來說,重點工程建設是擴大投資的重要支撐,也是推進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抓手。《淮河早報》報道,在“高質量發展,我們怎么干”大討論精神引領推動下,近年來我市重點工程建設取得實效。一大批工程或已完工或已交付使用,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擬開工項目謀劃取得突出成效,涉及教育、交通、醫療、文體等等,事關城市高質量發展與民生方方面面。令人耳目一新,倍感振奮。重點工程是城市發展的筋骨框架,起到提高城市承載能力、加強資源要素流動、提升商貿服務業水平、切實增強民生保障、構建經濟社會發展新格局等重要作用。在淮南面臨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今天,重點工程為發展提供基礎與載體,為發展吸納資源、增強活力。重點工程既然是城市的“筋骨”,要筋骨錚錚、行動如風,就必須既“氣血滋養”又“補充鈣質”。為重點工程建設提供資金支持,無疑是為其“造血”的關鍵,各級財政重點謀劃、優先預算、統籌協調建設資金使用,同時用好金融政策,汲取“一池活水”,是保障資金落地、建設高效推進的關鍵。想要“氣血”足,還要善于“補”。對于重點工程建設而言,需要健全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需要預先謀劃、充分準備,聚干事之“氣”,聚執行之“力”,才能保障建設穩步推進、早日竣工。在此過程中,必須樹牢前期意識,建立科學的項目謀劃機制,謀實謀深謀細前期工作,推動重點工程建設開好局、起好步。同時,要從體制機制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為進一步抓好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建設提供制度支撐。再者,推進重點工程建設也需要“補鈣”,各級部門真抓力度、干事效率是關鍵。要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和“千絲萬縷繡花功夫”的真毅力,推進淮南的振興發展,使民眾早日共享高質量發展的成果。(萬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