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淮河早報》報道,田家庵區洞山中學周邊路段,由于車輛亂停亂放擠占道路、隨意掉頭,學生隨意上下車,加之校門前空間不足等原因,導致交通擁堵,亂象時常上演。針對上述情況,市交警部門認真研究,充分運用道路交通工程學中的時空分離、擁堵轉移的原理,在學校門前合理劃分區域,設置護學通道、非機動車專用停車空間以及機動車禁止停放區,以完成學生交通流的有效疏散和轉移。同時,對車輛亂停亂掉頭,處以記3分罰款200元的處罰。
在交管部門的積極治理下,洞山中學門前的交通亂象得到有效改觀,令人心頭一喜。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盡管路邊施劃有禁止停車的黃色網格線區域及非機動車停放區,仍有一些家長不自覺,或將電動車直接停放在黃色網格線區域,或將電動車在非機動車停區內停得橫七豎八,不按指示箭頭規范停放等。交通亂象的造成,有環境、建筑、道路空間不足、設計管理不完善等客觀原因,但也有交通參與者任性、不守規矩等主觀原因。洞山中學門前路段的交通問題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之前,的確有一些交通空間和管理上的“硬傷”,但經過交管部門的科學治理和努力,亂象已得到明顯改觀,這一點有目共睹,隨之而來的卻是行人意識上的“疲軟”。明明劃出了黃色網格線的車輛禁停區和有箭頭指示方向的非機動車停放區,但卻有部分市民就是“不按套路出牌”,非要亂停亂放,這樣一來,交通亂象隱患依然存在。之前管理部門的努力有可能功虧一簣,而交通擁堵的煩惱也可能揮之又來……
交通安全與文明連著你我他,而交通有序靠大家。每一個人走出家門,都是交通參與者,不可能脫身事外亦無法視而不見。交通規則已經制定,你或許為一時方便偏不遵守,其結果只能是給他人添堵,給社會添堵。換位思考,如果別人這么做,妨礙了你的出行、令你煩惱叢生,你又會怎么想、如何做?
出行時,為了避免交通擁堵需要把心放寬,而維護交通秩序、清除交通亂象,更需要小處著眼、細節入手、不打折扣,如果一味在違禁區域和公共利益空間“見縫插針”和“貪小便宜”,到頭來,不僅自己的“便宜”貪不著,還會破壞了公共秩序,侵害了公眾利益,引發眾怒,遭致懲罰。
建議交管、城管部門針對此類情況加強監管與懲處,也鼓勵廣大市民監督舉報,將違規行為制止在萌芽中,讓門前道路一通百通,不要橫生“栓塞”,挑戰文明,留下隱患。交通文明我維護,莫在人前矮三分。每位市民都應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文明出行,路通則心氣順,于你于我于大家皆是此理。莫要不守規,給社會添堵,然后再怨大家堵了自己,如此便陷入了惡性循環。(萬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