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淮河早報》報道,我市鳳臺縣農村土地托管亮點頻現。楊村鎮李圩村2020年下半年開始與農戶簽訂托管協議,村民每年每畝地有800元錢保底收益,村集體再與合作社簽合同,在保底收益基礎上,實現盈利了按照1:4:5分紅,村里得10%,村民得40%,其余歸合作社。土地托管后,今秋天氣多變、農時緊迫,而晚稻收割、冬小麥下種都實現了機械化收割耕作,搶收搶種,最大限度保障農時,也為來年糧食豐收打下基礎。
土地托管是指部分不愿耕種或無能力耕種者把土地托給供銷社等合作組織和種植大戶,并由其代為耕種管理的做法。土地托管現象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土地制度改革進程中產生的新成果。通過規模化的土地托管,在不改變農民的土地承包權、收益權和國家惠農政策享有權的前提下,實現了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生產,較好解決了“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問題,是一種更好服務農民實現雙贏的優良合作模式,因而受到許多地區農民的歡迎。
土地托管可以降低土地經營成本,規模化集中耕收和優質種子、農藥、化肥采購,節約各種成本,而更好的農資也會帶來農產品產量質量的提升及環境保護的效益。土地托管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使得勞動力和農機資源與土地耕收生產得到最有效的匹配,解決“勞動資源閑置”與“地無人種”的矛盾,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機械化,提高勞動生產率,助力農業經濟繁榮。土地托管為土地經營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同時也解放了農民務工生產力。對于想從事農業生產經營但又付不起土地流轉成本的人而言,土地托管可以填補土地流轉覆蓋不到的部分,適度增加規模化經營的形式;而有了土地托管形式的農業耕收勞作,使得大量農村勞動力可以解放出來,或外地務工或本地就業創業,增加收入,可以更好地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實現勞動力要素的有效流動配置,促進農村經濟市場化、多元化發展和鄉村振興。
我市既是資源型城市也是農業大市,有著廣袤的土地、豐富的資源和農業品牌、產品。土地托管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資源的科學配置和生產率的提高,讓農民裝滿“糧袋子”,鼓起“錢袋子”,奔向“好日子”。農業高質量發展從中體現,農村經濟和生活面貌有了“壓艙石”和“助推器”。(萬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