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季節,在傳統“一麥一稻”種植區,正是大量產生水稻秸稈的時候。過去,秸稈往往一燒了之,既污染環境,也浪費資源。如今,隨著秸稈禁燒的推進,秸稈多元化利用渠道不斷拓寬,秸稈成了具有多種用途的“香餑餑”,農業廢棄物變為了資源!痘春釉鐖蟆穲蟮溃沂忻瘜嶒瀰^某農業發展公司利用秸稈從事雙孢菇種植,每年雙孢菇產量在800噸,使用6000噸秸稈,可消耗周邊1萬畝糧田產生的秸稈,產值600萬元,在8個月的生產周期中,長期用工量近60人,實現良好經濟效益,也創造了勞動就業崗位。目前,秸稈利用有飼料化、基料化、燃料化等多種方式,皆是變廢為寶的妙招。
科技的進步,為鄉村振興帶來先進生產力,改變著農村經濟和鄉村環境治理模式,也改變著農村面貌和農民生活。跟隨科技進步,要做好產業引進和布局,毛集實驗區秸稈種植食用菌產業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示范。下一步,可以大力推廣類似食用菌種植等秸稈基料化利用產業,也可以同步發展秸稈飼料化、燃料化利用經濟,讓秸稈生“花”,助力鄉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為鄉村振興錦上添花。
我市糧食種植地域廣闊,每年產生秸稈量巨大。地方政府應搶抓機遇,科學謀劃,有機布局,給予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鼓勵本地資本投入產業開發,也可通過持續宣傳和大力招商吸引外地投資,通過主動對接產業鏈或吸引經銷商廣為拓展市場,迅速實現經濟效益。與此同時,還可加大宣傳推廣力度,讓秸稈變廢為寶的方法、好處,秸稈多元化利用經濟的益處廣為人知,促進多元化產業落地生根、輻射發展,加大產業比重與農村勞動力參與度,引導全社會關注支持,集約資源,凈化環境,實現農業多元發展提振鄉村經濟的同時,也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
秸稈多元化利用是綠色農業、循環經濟的一大亮點,推動產業發展實現經濟循環,共享成果,強化社會循環,秸稈利用產業將從此一路花開,扮靚城鄉未來。(萬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