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鳥”給大樹捉蟲子的寓言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每每讀到,都還會發出亡羊補牢的悔嘆,要是聽了“啄木鳥”的意見,大樹也就不會死了。其實,現實版的安全領域里,“啄木鳥”現象又何曾杜絕呢?
看慣了、干慣了、習慣了的“三慣”思想和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的“三違”行為猶如寄生在企業大樹上的小蟲子,不停地侵蝕著大樹的軀體卻渾然不在意,直到釀出生產事故而追悔莫及。
長期工作在一定的環境里,對“三違”行為熟視無睹,對“三慣”現象漠然置之,就好像小蟲子從樹身上爬過一樣,然而長此以往的慣性做法卻在不知不覺中埋下了禍根。安全管理的海因里希法則警鐘聲猶在耳,“300件未產生人員傷害,29件造成人員輕傷,1件導致重傷或死亡。”事故的源頭,都是不起眼的小事,正是這些不起眼的小蟲子聚集在一起,讓后果不堪設想。如果從一開始,就牢固樹立禍患常積于忽微的意識,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就不會導致嚴重后果的發生。作為安全和企業管理人員、工友,如果善待安全“啄木鳥”的提醒,不把“啄木鳥”攆走,讓它及時清除和消滅小蟲子,樹干就不會枯死,事故就不會發生。
企業是安全的主體,安全是永恒的課題。無論規模大小,生產任務繁重與否,都要摒棄大樹思維。既要勇于接受“啄木鳥”的善意,更要有歡迎“啄木鳥”棲樹捉蟲的勇氣,把安全置于監督之下,置于“啄木鳥”的視野里,不僅要感謝“啄木鳥”捉蟲,還要自我加強病蟲害的監測,及時預防和消殺,防治小蟲子侵蝕樹干和樹根,才能做到枝繁葉茂。
“啄木鳥”分內外部,對待的態度不能分內外部。企業內部的“啄木鳥”,與蟲子共生,知道哪些地方“易生菌”,哪些樹易生蟲,他們了然于胸。企業更要善待他們的“捉蟲術”,提高他們的捉蟲技,才能將蟲子變少變小,直至變無。斷然不能認為內部“啄木鳥”是無事生非,小題大做,口頭重視心里輕視,否則后患無窮。外部“啄木鳥”往往是專業監管部門,常常會用“第三只眼睛”看問題,發現的問題和隱患,看待問題隱患的視角更專業,企業不但要虛心接受,更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捉一蟲而救一樹。
抓好安全是社會、企業、員工的共同責任,做到安全生產只有例行沒有例外。每個企業、員工都要汲取“啄木鳥”捉蟲故事的教訓,善待安全,善待自己,更要善待安全的“啄木鳥”。(耕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