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頁 > 財經新聞 > 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有力金融支撐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提升人才培養與產業升級適配度
               排除隱患構筑食品藥品“安全墻”
               對于紀念活動要加強監管
               與古人做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紅娘獎”讓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養營商環境“清新空氣”需久久為
              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有力金融支撐
              【字體: 】 發布時間:2024/9/23 15:02:31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有力金融支撐
              ——新中國成立75周年金融業發展成就綜述

              金融是國之重器。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金融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大局,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持續推動金融事業高質量發展,金融業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提升,中國正從金融大國向著金融強國奮力前行。

              金融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今年7月,英國《銀行家》雜志發布的2024年度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按照一級資本排名,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位列前四。這是國有四大行連續7年包攬該榜單前四名。中資銀行在排名前十的銀行中已占據超一半席位。

              金融機構快速攀升的資產總量,是中國金融業75年來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回望來路,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長期只有中國人民銀行一家機構。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金融業改革發展大幕正式拉開,金融業迎來大發展大繁榮時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擴大金融開放,統籌發展與安全,金融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75年來,中國金融業規模連連攀升。

              改革開放初期的1978年,我國銀行業資產總量不過數千億元。2011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突破100萬億元。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業資產規模增長駛上“快車道”,2022年超過400萬億元,今年二季度末已超480萬億元。

              銀行業總資產全球第一、外匯儲備世界第一、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當下中國已邁入世界金融大國之列。

              75年來,中國金融體系不斷完善。

              1979年起,我國陸續恢復建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國有專業銀行。目前,以大型商業銀行為主體,政策性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機構等并存的多層次銀行體系已經形成。

              1984年,新中國第一只股票——“飛樂音響”誕生。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營業。設立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推出科創板、成立北交所,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扎實推進。

              我國金融業已從單一的存貸款功能發展為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化金融體系,銀行業金融機構達到4000多家,配置資源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持續增強。

              75年來,中國金融業國際地位不斷上升。

              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A股和債券市場被納入全球指數;發起成立亞投行、新開發銀行等國際合作機制……隨著綜合實力提升,中國金融業在世界金融版圖中的分量愈加重要。

              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近段時間,“科技金融中心”“科技支行”成為金融領域熱詞,多家銀行在總行或分支行層面密集成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以更好服務科技創新。

              回首新中國成立初期,服務大規模經濟建設的資金需求,銀行業曾在鋼鐵基地、重型機械廠、棉紡工業基地等組建分支機構,支持國民經濟恢復重建。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75年來,我國金融業不斷增強服務能力,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金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強調“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金融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堅定不移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資金總量持續增加。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從2014年的81.43萬億元攀升至2024年8月的近250萬億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

              資金結構持續優化。圍繞國家經濟發展目標,瞄準高質量發展方向,金融業不斷優化資金投向。2019年以來,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增長近3倍,綠色貸款余額居全球前列。2021年以來,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平均增速達到30%以上。近年來,新上市企業中科技創新類占比超過70%。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

              新中國成立75年來,金融業堅持以民為本、服務民生,主動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需求的變化,不斷拓寬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能力。全國銀行機構網點覆蓋97.9%的鄉鎮,基本實現鄉鄉有機構、村村有服務、家家有賬戶;大病保險覆蓋12.2億城鄉居民;普惠小微貸款余額超32萬億元,授信戶數覆蓋超三分之一經營主體……

              ——及時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位于北京西交民巷的中國錢幣博物館里,館藏著一張特殊存單——“整存整取折實儲蓄存單”。這張斑駁的存單,見證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通貨膨脹嚴重的局面,中國人民銀行通過開辦折實儲蓄,把貨幣折成以實物為單位來存取,穩定金融與物價的成功探索。

              守住風險底線,是一切金融工作的前提。新中國成立75年來的經濟發展歷程中,面對高通脹風險、匯率風險、債務風險、銀行體系風險等諸多風險,我國有效防范、及時識別、積極應對,有效維護了經濟社會穩定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統籌金融發展和安全,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對重大金融風險精準拆彈,牢牢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目前,我國金融體系總體穩健,但面臨的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各地各部門正在持續有效防范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

              金融領域改革開放持續推進

              來自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貨幣中的占比達4.69%,穩居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的地位,僅次于美元、歐元和英鎊。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升,離不開我國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的持續努力。

              回顧我國金融由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改革開放始終是金融業突破重點難點、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動力。

              以改革激活力促發展——

              2003年以來,我國果斷推動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大型商業銀行相繼在滬、港兩地上市,銀行業面貌煥然一新。

              創新貨幣政策工具體系,引導金融資源更多流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不斷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解決融資難融資貴難題;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等資本市場制度變革,為科創企業提供良好融資環境……堅持問題導向,瞄準重點領域,堅持以改革解決不同時期金融發展面臨的難題。

              以改革強監管防風險——

              2023年5月1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掛牌,新一輪金融監管機構改革邁出重要一步。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人民銀行“大一統”監管模式,到“一行三會”分業監管,從2017年成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到2023年啟動新一輪金融監管機構改革,以改革理順體制機制、提升監管效率,我國金融監管制度的“鐵籬笆”不斷扎緊,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以開放促競爭促繁榮——

              今年5月9日,萬事網聯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宣布正式開業,成為在我國開業的第二家合資銀行卡清算機構。

              開放,是金融業改革發展的重要動力。啟動滬深港通、滬倫通、內地與香港債券通、互換通,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人身險領域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在企業征信、評級、支付等領域給予外資機構國民待遇……近年來,我國金融業開放不斷深化,金融業在不斷擴大開放中持續提升自身競爭力。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金融業將持續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澎湃動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 記者 李延霞 張千千 劉羽佳)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4120190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日韩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亚洲图片激情小说| 亚洲高清在线mv| 4480yy私人影院亚洲| 亚洲国产女人aaa毛片在线 |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一品区99热| 亚洲阿v天堂在线| 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国产精品| 亚洲毛片无码专区亚洲乱|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亚洲AV日韩A∨|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亚洲免费| 青青草原亚洲视频| 亚洲成人在线电影|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老年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