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嚴)11月20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從市財政局了解到,今年以來,我市財政部門堅持以綠色發展為主線,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的需要,全力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財政支撐。
據介紹,2024年,全市各級財政共投入資金約15億元,堅持強弱項、補短板,重點推進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物、農村污染治理及其他污染防治,開展采煤沉陷區治理、山水林田湖草增綠增效等環境修復。
據介紹,大氣污染防治投入1.14億元,主要用于開展大氣環境監測監管、秋冬季大氣攻堅、工業污染治理等。通過推動污染源頭治理,實現降碳與污染物減排,全市31臺燃煤發電機組27臺已達到超凈排放。
水污染防治投入5.23億元,主要用于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污水處理等。全市8個國家考核斷面和11個省控斷面水質全部達標,水體優良比例100%。地表水生態補償歷史性獲益,首次實現了由賠付到獲補的轉變。全市地表水24個監測斷面(點位)中優良水質比例為95.8%,比上年提升了16.6個百分點。
土壤污染防治投入7036萬元。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污染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完成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管理,實現所有縣區全覆蓋。關停我市東部生活垃圾填埋場,市域原生生活垃圾全部實行無害化焚燒處理。開展煤系固廢專項治理,完成整改61處。
支持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共投入3.28億元,主要用于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農村環境整治、美麗鄉村、農村環境“三大革命”。投入4000萬元用于支持40個省級美麗鄉村中心和市級美麗鄉村自然村建設。投入人居環境整治資金1600萬元,支持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全年計劃完成改廁1.58萬戶。已完成35個農村污水治理總任務,26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總任務,68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總任務。
支持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共投入2.7億元,主要用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林業增綠增效、林長制改革、采煤沉陷區治理、環境保護管理實務和能力建設等。完成成片造林9924.5畝,3000畝公益林省級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示范項目建設,持續開展針對美國白蛾、松材線蟲、加拿大一枝黃花等外來入侵物種防治。
據了解,“十四五”以來,我市已有超過19個項目入選中央生態環境項目庫,項目總投資9.57億元,爭取中央財政資金4.06億元。2023年以來,完成沉陷區生態修復治理面積6.8萬畝,開展39個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修復面積約479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