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手機也有“冒牌貨”。近日,在舜耕小區附近開店的何先生就碰到了這事。
“前幾日路過一個二手手機攤點,攤 主問我要不要手機,我一看是款高仿手機,試試樣機,覺得功能和外觀都不錯,”6月13日,何先生向記者介紹,他花了400余元買了一臺。“沒想到第二天就用不了了,我把后蓋拆開一看,原來里邊就一塊電池和一些簡單零件,是一款假冒的山寨手機。”
無獨有偶,家住泉山的市民尹如琴最近也買到了一款“山寨版”的山寨機。據尹女士介紹,上周,在一處手機攤點,她和朋友看到一款仿諾基亞的手機,當時說明書和賣家都介紹,這款手機的內存是8GB,而且內存還可以拓展,尹女士簡單試了一下就買了。
“誰知,第二天我拷貝一部不到200MB電影的時候,電腦提示容量不夠,我才知道這款手機容量才28MB,只有說明上說的1/300,最要命的是,居然連內存拓展插槽都沒有。”尹女士反映。
“這類手機不是山寨手機,而是假手機,最近經常出現上門推銷的情況。”洞山一公交車站附近一家手機店的店主介紹,假手機通過對二手手機及山寨手機的拆換、翻新后,以“全新的面貌”開始推銷,很容易出現質量問題,一般使用不久就會顯露出來。
該店主還提醒廣大消費者,“這類在街頭推銷的‘山寨版’山寨機,出現障礙的可能性極大,而且在外觀上具有隱蔽性,市民最好不要購買。”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