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經是一個抽煙、渴酒、打架、早戀,不好好上學的問題少年,短短三年時間,他竟搖身一變,成了近一百萬字的四部暢銷小說的作者,其間機緣巧合何在?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青子是一個傳奇”,了解他的人都這么說。因為他從一個抽煙、喝酒、打架、早戀、不好好上學的問題少年,竟然浪子回頭,三年搖身一變,成了近一百萬字的四部暢銷小說的作者,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青子,原名蔣凱,家住八公山區李嘴孜,80后懸疑小說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筆仙》、《圣經密碼》、《詭道》、《學園禁區》。7月7日,一向躲避媒體經常遠離淮南出差在外的青子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1985年出生的青子非常健談,他說自己朋友不多,在淮南除了他的父母知道他是以寫書為生外,基本上沒有人知道轟動網絡、暢銷書市的《筆仙》作者就生活在淮南。在談到自己的人生經歷時,青子毫不諱言,他把自己的雙手伸到記者的面前,讓記者看他身上成塊成片圖形怪異的文身,他告訴記者這些都是他在上學期間作為問題少年時刺上去的。回憶起那段時間,青子對自己的“不良”行為總是悵然若失。他說自己從小就喜歡讀書,但是生活在礦區,那里很多小孩子讀書求學進取的意識不強,在學校瞎混的人很多。記者收集到的一份青子的自我介紹中這樣寫到:“我生在淮河邊,長在煤城下。童年很快樂很單純,小學成績優異,當過3年班干,初一時由于早戀,接觸一些社會混子,沾染惡習諸多,無心再學習,初中畢業后,在社會上混了兩年。”
青子說他的這段經歷幾乎可以作為現在很多學生的反面教材,在社會上“混”的兩年里,青子為了謀生當過酒店服務員、門童、擺攤賣過燒烤。總之,因為沒有好好學習較早踏入社會,青子的生活過得非常顛簸與艱辛。2003年,青子重返校園就讀淮南職業技術學院九龍崗分校。在這段時間里,青子不再與學校里的“不良”學生過多來往,而是重拾起了自己愛好讀書的習慣。他告訴記者:“一次在學校的圖書館看了本池莉的小說《細腰》,喜愛的要命。從那本書開始,我在學校兩年間,夜以繼日看遍了校圖書館里的大半藏書。這些浩如煙海的書籍,徹底顛覆了我原先只想混沌一生的觀念,讓我開始試著接觸網絡文學,利用課余時間寫作純美散文和詩歌投稿到各文學網站上,那時候寫的實在很差,但漸漸的,一些文章被部分雜志采用。這段經歷大大激勵了我對文學創作的熱愛。”
中專畢業后,青子被分配到淮南一煤礦,做了礦工。這時候已經迷戀上文學創作的青子,每天在工作之余開始拼命寫書。2006年,青子創作的懸疑小說《筆仙》在紅袖添香網站暴紅,而且這本書出版發行后,更是大賣。于是,青子在2006年辭去了煤礦上的工作,買了電腦,在家從事專業寫作。2008年下半年,在短短的5個月的時間里青子廢寢忘食地創作,連續寫出了三本共計50余萬字持續暢銷的小說,同年青子加入到北京一家出版社,成了專職簽約作家。
談起自己的人生成功轉型,青子把它歸為因為自己一直沒有放棄讀書的好習慣,如果不是不斷地讀書,從書中吸取精神營養,“我就不會是青子,而還是那個潦倒無為、渾噩不堪的蔣凱。”
圖為青子在鏡頭前拿出自己已經出版的部分小說。
(記者 蘇國義攝影報道 實習生 鮑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