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央視3·15晚會上,有關部門對一些汽車所存在的質量問題進行了權威發布,并首次點出了這些存在質量問題汽車的品牌、生產廠家,以及問題汽車所存在的安全隱患。此消費經權威發布后,立即引起廣大消費者的關注。
記者注意到,在當晚的3·15晚會上,被權威發布的問題性品牌汽車主要有大眾汽車DSG變速箱存在安全隱患;江淮同悅轎車車身易生銹,并被爆出“生銹鋼板”;此外,被爆的還有機動車發動機冷卻液出現不合格產品。尤其是上海大眾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銷售人員就變速箱問題,在回答媒體記者時卻說出這樣一番話:DSG變速箱問題只是出現在2011年前銷售的車型,現在都已升級延保,2012年以后生產的車型沒有這個問題;再說,DSG變速箱的問題早已不是什么新聞了,但是從德國進口的大眾車,從來沒有發生過問題。對于上海大眾銷售人員如此的回答,有媒體記者當場進行了質問。當然,就廣大消費者而言,對于這樣不負責任且略顯偏激的回答,也是難以接受,更是難以理解的。
其實,關于汽車問題的投訴近幾年來一直是節節攀升,記者查閱了有關資料,2011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汽車投訴16805件,2013年有關汽車問題的投訴量有望再創新高。記者從部分汽車問題投訴案例中注意到,消費者投訴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涉及質量安全問題的占大多半以上。隨著汽車產銷量超過1800萬輛,我國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一汽車產銷大國。但是,圍繞著汽車產品一系列的服務卻并不能令消費者滿意。據相關部門透露的消息稱,目前,消費者關于汽車產品質量的投訴已經排在商品和服務類投訴的前三位,這其中涉及質量安全問題的超過半數;另外,制動系統失靈、空調制冷問題、汽車空氣氣囊安全問題、輪胎問題、發動機性能故障等關乎行車安全的問題,也都在逐步成為消費者投訴或關注的熱點。記者在查閱有關汽車質量投訴案例時發現,一些汽車由于質量不過硬,剛過保修期就出現問題。淮南市消費者姜女士曾向本報熱線投訴,他于2009年10月購買了一款汽車,沒想到該款汽車的空調制冷效果存在問題,此后,他便先后4次到該品牌汽車所屬的4S店去檢修,結果就是查不出問題。于是,姜女士便以所購車輛沒過保修期為由,向汽車銷售商提出更換空調壓縮機,但遭到汽車銷售商的拒絕。
其實,像姜女士這樣的遭遇,在汽車產品質量投訴案例中還有許多。就目前汽車產品質量投訴案例來看,許多消費者都發出這樣的無奈;一些汽車銷售商存在夸大或虛假宣傳的問題,整車質量與品牌、服務嚴重背離;價格不透明,服務標準滯后也正在成為汽車維修服務的短板;另外,一些品牌汽車所謂的4S店的從業人員的維修技能不精,價格不透明,缺乏公正清晰的服務標準,維修服務不及時,多收費、亂收費現象也普遍存在。
曾經的汽車,尤其是家用轎車,對于國民而言是談及生畏。如今,家用轎車可以說已經成為中國老百姓的大眾消費品。因此,管理、整治、規范好汽車銷售市場已是迫在眉睫,也是勢在必行之舉。用廣大消費者的話說,希望國家能夠針對目前汽車產品存在的質量問題、服務問題、以及汽車銷售市場所存在的亂象問題,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并在全國汽車市場,對銷售的汽車乃至汽車配件實行“三包”,只有這樣,消費者的利益才能有所保障,權益在受到侵害時才能依法進行維權。
(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