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1月下旬以來,淮河早報開辟了“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專欄。隨后,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采取現場調查的方式,對我市主城區一些在建工地所存在的大氣污染問題進行了報道。如今,相關報道是否引起施工單位的重視?影響大氣污染的問題是否得到根治?近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決定對以下幾個曾存在施工揚塵問題的工地進行再追蹤。
施工不再揚塵,渣土車無沿路拋灑
今年3月下旬,有市民向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反映,在淮南恒大御府(原安徽理工大學中校區)在建工地上揚塵彌漫,大量的灰塵隨風飄散,不但路人深受其害,就連附近停車位上臨時停放的車輛也落滿灰塵。
無獨有偶,大約兩個月后,淮河早報熱線再次接到有關該工地的投訴,反映從該工地開出來的渣土車,由于采取的防拋灑措施不到位,在學院路上存在沿路拋灑現象,導致學院路灰塵彌漫。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在接到市民這兩起投訴后,第一時間趕到事發現場進行調查,發現問題的確存在。于是,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便先后將這些問題向施工單位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及時通報,希望施工單位加以整改。當時,施工單位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會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如今,一個多月過去了,這家工地所存在的揚塵、拋灑問題是否得到根治?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在“回頭看”后有了結果。
連日來,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在學院路蹲點守候了幾個下午,看到渣土車從該工地開出后,都被特制的汽車防拋灑布遮蓋得嚴嚴實實,這些渣土車從學院路經過后,沒有出現拋灑現象。路兩邊的一些商鋪經營者也向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反映說,近一個多月來,學院路沒有出現渣土車拋灑現象了。
7月30日下午,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又走進淮南恒大御府工地,但見偌大的工地上,沒有發現揚塵現象,有10棟在建的樓體正在緊張施工中。工地上幾十堆建筑渣土、黃沙、水泥等容易產生揚塵的材料都采取了防塵遮蓋措施。一位工地負責人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對容易產生揚塵的施工場地,他們還會采取灑水降塵措施。
幾十堆“渣土山”,被防塵網全覆蓋
今年5月7日,市民李先生向淮河早報熱線反映,位于高新區境內、淮河大道東側的淮安府建設工地上,大量渣土堆積。面對這些“渣土山”,相關施工單位始終沒有按照淮南市關于建筑工地堆放渣土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采取防塵遮蓋措施。為此,周邊居民頗有意見。
5月9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將在淮安府工地所調查的渣土裸露問題,以《這里的防塵網只是“遮羞布”》為題,在本報“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專欄里作了報道。如今,這個工地渣土裸露的問題有沒有改善?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決定前去一探究竟。
7月31日上午8時許,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再次進入淮安府工地。在工地的南段,原先裸露的一座座高達3米、寬約百米的渣土堆都被綠色、黑色的防塵網遮蓋住。在工地東段,一些新堆積的渣土也采取了嚴密的防塵遮蓋措施。幾位正在工地干活的工人介紹,自從他們工地渣土裸露問題被報道后,引起工地負責人的高度重視,并很快采取了整改措施,F在只要工地上出現新的渣土,或者其它容易產生揚塵的建筑材料,施工單位都會有專人及時對裸露的渣土及建筑材料采取遮蓋防塵措施。
施工雖暫停,防塵措施不下線
今年5月中旬,有市民向淮河早報熱線反映,位于洞山中路南邊的梧桐院建設工地上堆積著樓房拆遷后所遺留的大量廢墟。這些殘垣斷壁及粉末狀的廢墟,長期裸露在居民區樓下及路邊。晴天刮風時,裸露的廢墟會揚塵四起;遇到陰雨天,廢墟堆所產生的大量泥水又會流到老龍眼路面上,附近居民及路人對此頗有意見;春釉鐖、淮南網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并在本報“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專欄對該工地相關問題進行了報道。
7月30日下午,當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再次來到該工地進行回訪時,發現整個工地處于停工狀態。一名看守工地的工人說,因其它原因,梧桐院工地暫時停工,至于何時重新開工,這名工人則回答不知道。
隨后,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在征得看守工人的同意下進入工地,轉了一圈后發現,在工地中間、西邊、南邊等地段,仍堆積著大量極易產生揚塵的廢墟、黃沙、渣土等。但令人欣慰的是,它們都已采取了防塵遮蓋措施。
圖一:曾經在學院路上拋灑的渣土車采取了嚴密的遮蓋措施。
圖二:曾經裸露的渣土被防塵網遮蓋的嚴嚴實實。(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