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系列談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過去我們黨靠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不斷成就偉業,現在我們仍然要用這樣的思想來指導工作。”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黨和政府一邊加快發展經濟,一邊注重節約、反對浪費,帶頭過“緊日子”,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群眾過上好生活。不論我們國家發展到什么水平,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和精神永遠不能丟。值此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光榮的歷史使命、宏偉的奮斗目標、復雜的內外環境,都呼喚我們必須大興艱苦奮斗之風,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
以宣傳教育引導為抓手,為勤儉節約社會風尚的培育營造濃烈氛圍。“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要大張旗鼓地在全社會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教育引導人們珍惜資源、愛惜糧食,使浪費可恥、勤儉光榮成為社會共識和人們的行為遵循。通過堅持不懈、持續不斷的宣傳教育,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良好效果,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營造濃厚濃烈社會輿論氛圍。
以制度機制建設為載體,為勤儉節約社會風尚的形成夯實牢固基礎。要建立健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工作機制和勸導、引導機制,特別要明晰“由誰來做、該怎么做”和“由誰來管、該怎么管”,進一步明確牽頭部門和參與單位,理清權責和工作思路,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強大合力。
以執法監管監督為依托,為勤儉節約社會風尚的鞏固提供有力支撐。比闊、攀比的“面子文化”,“我自己花錢吃飯,想點多少就點多少,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的不健康消費理念觀點,以餐飲浪費為突出表現形式的浪費陋習,由來已久,具有一定文化背景和較為深厚滋生存在的土壤。一方面要通過強化宣傳教育,引導養成勤儉節約習慣;同時必須通過強有力的執法監管監督,進行剛性約束和嚴厲處罰。只有以執法監管監督為依托,才能有效制止餐飲浪費,也才能有效保障餐飲浪費現象不回潮不反復。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以及每個人基本的現代文明素養。只有讓厲行節約成為人人遵循、人人尊崇的社會習慣,反對浪費才能蔚然成風。(懷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