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黨史故事中汲取奮進力量①
1941年6月3日,陜甘寧邊區政府在延安的楊家嶺小禮堂召開各縣縣長聯席會議,討論征糧工作和農民負擔問題。當天下午,會議正在緊張進行之中,突然天象大變,狂風暴雨,雷電交加。烏云密布的天空,一道耀眼的閃電劃過,一聲炸雷響起,“咔嚓”一聲,擊斷了楊家嶺小禮堂的一根木柱,坐在這根木柱旁邊的延川縣代縣長李彩云被雷電擊中,不幸身亡。非常巧合的是,也在當天下午,固臨縣的一個農民在趕集時,拉東西的一頭毛驢,也被雷電擊中,死了。這位農民逢人就說:“這瞎了眼的老天爺,為甚不讓雷公劈死毛澤東,偏要打死李縣長,打死我的毛驢!”當地干部一聽,這還了得!于是就把這位農民抓了起來,要送中央保衛部門公開處理。
這件事情傳到了毛主席耳中,毛主席非但沒有火冒三丈,反而當即指示有關人員將罵他的農民放掉,說:“罵人也是提意見的一種方式嘛!老鄉這樣罵我,說明我們工作中存在錯誤和問題,需要查清改正。不要一聽到群眾有議論,尤其是尖銳一點的議論,就去追查,就要立案,進行打擊壓制。這實際上是軟弱的表現,是神經衰弱的表現。群眾不滿意,說明我們的工作有欠缺。我們共產黨人無論如何不要造成同群眾對立的局面。”后來經過調查,確實是當地征糧太重了,這位農民心里有怨氣,家里的毛驢又被雷打死了,所以才借機罵“雷”出氣。
誰知道沒過多長時間,陜甘寧邊區的清澗縣農婦伍蘭花的丈夫在山上用鐵犁耕地時,被雷電擊中,不幸身亡。伍蘭花在丈夫的葬禮上一邊痛哭,一邊大罵,“共產黨領導官僚橫行”等等。當地干部一聽,這還了得!于是報告了中央社會調查部。該部接報后派人把伍蘭花抓到了延安,建議對她判刑。
毛主席看到中央社會調查部派人送來的《情況匯報》后陷入了沉思:“為什么有這么多的人遭雷擊?為什么他們都罵我毛澤東和共產黨?雷擊是因為天不好,而當時在陜甘寧邊區共產黨就是老百姓頭上的‘天’,我毛澤東又是共產黨的主席,這說明我們黨的有些政策不好,我這個主席也沒當好。”
毛主席讓中央軍委總部保衛部部長錢益民把伍蘭花帶來。毛主席和伍蘭花拉家常,了解到:伍蘭花家共有六口人,七十歲的婆婆癱瘓在床;三個孩子,大的才十歲,小的還不到三歲半,里里外外全靠丈夫一個人支撐著。1935年中央紅軍來了以后,她家里分了五畝地,頭幾年還好,政府收的公糧少,家里的糧食吃不完,過了幾年好日子。這幾年變了,干部只管多要公糧,還多吃多占。如今她丈夫死了,家里的頂梁柱就沒有了。因而,她心生不滿和抱怨。
了解到伍蘭花家的具體情況后,毛主席又把錢益民叫來,當面囑咐說:“把這個婦女馬上放回去,還要派專人護送她回家。記住,去的人要帶上公文,向當地政府當面講清楚,她沒有什么罪過,是個敢講真話的好人。她家困難多,當地政府要特別照顧。對于清澗縣群眾的公糧負擔問題,邊區政府要認真調查研究,該免的要免,該減的要減。我們決不能搞國民黨反動派那一套,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伍蘭花回到村里以后,對鄉親們講了自己在延安的經歷,逢人就說:“古人講,宰相肚里撐大船,將軍頭上跑快馬。毛主席太了不起啦,真是個不怕雷打的大人物!”
毛主席從群眾的“罵聲”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他同中央其他領導同志通過深入調查發現,公糧確實太多,加重了群眾的負擔。1941年11月6日,陜甘寧邊區召開第二屆參議會,采納李鼎銘等人的提案建議,決定實行精兵簡政。通過精兵簡政、生產自救,減輕了群眾負擔,從此,延安再也沒有群眾罵共產黨的事情發生了。
從“打雷劈死毛驢”中洞察群眾心態,洞悉群眾心聲,這是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贏得陜甘寧邊區群眾擁護的一個細微故事。正是因為我們黨能夠傾聽人民群眾的心聲,因而贏得群眾支持,才從興業路踏上復興路,才從最初的50多名黨員發展壯大到今天的9100萬黨員。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重溫“打雷劈死毛驢”這個黨史故事,時移世易,卻改變不了蘊含其中的至真哲理:誰把群眾裝在心里,群眾就會把誰放在心上。(懷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