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們,沒想到現在能上門服務,讓我‘一次都不跑’就辦理了公證。”近日,72歲、行動不便的市民張先生在家里向公證人員表達感謝,他說這樣人性化的服務太暖心了。
創新探索“一次都不跑”,市司法局針對偏遠地區批量公證需求,派員提供駐點服務;針對行動不便的當事人,主動提供上門公證服務,切實減輕群眾的證明負擔。今年以來提供上門服務80余次、提供駐點服務近400次。
“讓群眾少跑路,為群眾解難處”,對確有困難的群眾“上門服務”。這是市司法局推進公共法律服務的便民舉措。
自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市司法局注重從群眾日常法治訴求“小切口”入手,精心設計推行“‘典’亮鄉村·法潤淮南”、“法企同行·優化營商環境”、節假日公共法律服務“不打烊”、困難群眾“一次都不跑”公證服務、“立法民意直通車”等近10個品種的系列“法治套餐”,集中推出一批便民利民措施,有效增強了人民群眾法治獲得感和滿意度。
公共法律服務“不打烊”暖民心。圍繞節假日期間廣大人民群眾公共法律服務的個性化服務需求,市司法局積極推行節假日“不打烊”模式,市、縣兩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等服務窗口在雙休日、節假日安排法律服務工作者值班,提供全天候無縫隙服務。推動公證處向社會承諾全年365天無休日辦證,在“12348”安徽法網開設“店鋪”4個、“上架”法律服務產品20個,為群眾提供“淘寶式”7×24小時公證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推進“最多跑一次”,對法律關系簡單、事實清楚的出生醫學證明公證、居民身份證公證、護照公證等107項事項,均實現讓當事人“最多跑一次”。今年1至5月份,全市共辦理公證8857件。
“立法民意直通車”接地氣入人心。市司法局進一步增強政府行政立法工作社會參與程度,對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作出針對性的制度安排,更多地通過“小切口”“小快靈”立法解決實際問題,讓一件件政府規章成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法律武器。目前該局已聘請立法咨詢員近20人,建立村(社區)、企業等立法聯系點10余個,征集行政立法意見建議50多條。
法治護航,助力鄉村振興駛入“快車道”。今年2月,市司法局會同市律師協會在淮南市扶貧法律服務團的基礎上,及時成立淮南市鄉村振興律師服務團,進一步推動公共法律資源向農村延伸,為鄉村治理、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特色優勢農業產業等提供“法治體檢”,在法治軌道上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我市成立了37人的“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培養工程普法講師團、30人的鄉村振興律師服務團、12人的民法典雙百宣講團,廣泛開展“典亮鄉村法潤淮南”走進紅色教育基地民法典宣講、“送法進鄉村”、農村“法律體檢”“法援惠民生、助力農民工”“情暖農民工、維權在行動”等專項活動,并開展“互聯網+”法律服務,為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及時精準、優質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記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