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貫徹落實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
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實現今后五年發展目標,必須把握好“三個關鍵”。
第一個關鍵,堅定立足新發展階段。未來五年是我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階段,也是淮南實現轉型發展的決勝決戰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處在這樣重要的歷史關口,如何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把新階段現代化美好淮南建設好,需要我們以更加寬闊的視野和全局思維認真審視、全面認識我市發展的機遇、發展的優勢。從外部環境看,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和淮河生態經濟帶、合肥都市圈、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等重大戰略的縱深推進,為我市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從自身條件看,煤電資源富集,既可以形成完整的資源型產業集群,也可以為其他相關產業發展提供支撐;產業基礎良好,擁有化工、醫藥、汽車等34個重要產業門類,有能力全方位承接產業溢出效應;發展空間巨大,擁有1個國家級開發區、1個國家級高新區和4個省級開發區,土地資源、空間優勢明顯。正是因為擁有這些機遇和優勢,今后五年是淮南大有可為的機遇期,是淮南干事創業的突破期,我們必須準確把握發展之變、發展之勢,妥善應對各種挑戰和矛盾,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促進事業大發展,重振老工業城市雄風。
第二個關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淮南作為典型的老工業城市,如何擺脫過度依賴、形成多元支撐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是淮南實現轉型發展的實質和關鍵,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根本出路、唯一出路。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把創新作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把尊重、順應和保護自然作為前提基礎,堅決破除資源依賴思維定勢,牢牢把握轉型發展的主題不動搖,把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作為重要支撐,把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作為主攻方向,全力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確保經濟實現量的較快增長和質的較大提升,奮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第三個關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我國新發展階段、新歷史任務、新環境條件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論成果。淮南境內高鐵、高速公路四通八達,航運資源優勢突顯,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既有基礎、也有條件。我們要堅持把融入新發展格局同落實區域重大戰略有機銜接起來,找準自己的“坐標”、扮好自己的“角色”,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務實合作和人文交流,不斷拓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堅定不移地推動合淮一體化發展,堅決打消城市虹吸效應的顧慮,增強互動發展、合作發展的意識,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平臺建設、改革創新、民生改善等方面全方位加強對接、深化合作,大力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和經濟社會循環,奮力推動淮南在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塑造發展新優勢。
未來五年,是淮南實現新的更大發展關鍵時期。全市上下要從“兩個大局”的宏闊視野認識和把握環境、形勢的變化,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信心決心,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一以貫之、持續不懈地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奮力譜寫新階段現代化美好淮南建設新篇章。(本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