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論貫徹落實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
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堅持就業優先。持續開展“四進一促”專項行動,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退捕漁民等重點群體就業,特別是要做好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幫扶,擴大公益性崗位安置,確保就業形勢穩定、收入不斷提高。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大力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持續實施“創業淮南”行動計劃,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
促進教育公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德育鑄魂、智育提質、體教融合、美育熏陶、勞動促進行動,切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做大做強少兒文藝、中小學體育等特色品牌。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強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管理,強化民辦義務教育規范管理,支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努力引進北師大等優質教育資源,推動教育集團化發展,支持市級優質教育資源對口幫扶縣區提升教育質量。優化整合職業教育資源,打造職業教育強市。支持安徽理工大學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推動淮南師范學院、淮南聯合大學、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新橋校區等加快發展,不斷提升各類教育水平。
強化住房保障。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特別要重視困難群體的住房問題,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不斷加強和改進物業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黨建引領下的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協調運行機制,規范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完善投訴受理機制和服務糾紛快速處理調解體系。
補齊民生短板。全力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對照群眾期盼、對照測評標準,深入實施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八大提升行動”,重點補齊菜市場、市政設施等短板,大力抓好市場管理、交通秩序及市容環境等薄弱環節整治,努力創造良好城市環境。深入實施健康淮南建設專項行動,不斷提升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持續改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公平性和可及性,全力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生育、養育、教育等政策配套,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障和救助制度,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和困難婦女兒童、殘疾人等社會弱勢群體救助,進一步完善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推進文旅融合。建立政府、市場、社會良性互動、共同參與的公共文化產品生產和供給體制機制,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全力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戰國楚王陵發掘保護和壽春城考古遺址公園、“江淮運河百里畫廊”建設,全力推動壽州古城、八公山景區、焦崗湖景區提檔升級,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紅色旅游、鄉村旅游、智慧旅游,努力把淮南打造為長三角區域文化旅游目的地。
保障安全穩定。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淮南。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升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水平,深化“鑄安”行動和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堅決遏制煤礦、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交通等重特大安全事故。鞏固拓展信訪突出問題“深督導、重化解、促落實”專項行動成果,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持續深化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全力推進基層治理體系“網絡化+網格化”建設。堅持專群結合、群防群治,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扎實推進“雪亮工程”建設,深入開展“守護平安”行動,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本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