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區畢家崗街道充分發揮基層“網格化”治理優勢,調動街道、社區、網格三級網格力量,精細化運作疫情防控“網格化”治理機制,全力以赴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一體化”運作,讓網格防控更精準
線上,借助居民網格微信群、平安智慧小喇叭傳遞防控正能量,依托網格微信群開展“群眾點單、網格派單、網格員接單”的網格微服務,為居民提供“矛盾調解、政策咨詢、便民服務”等清單式服務。線下,發動網格員采取“點對點”“一對一”的方式對居家健康監測人員提供“跑腿代辦”服務,讓便民服務在網內提供,涉民問題在格內解決。
“今年3月份以來,街道化解涉疫矛盾糾紛7件,回應線上咨詢2000多人次,提供代辦代購代送等上門服務140余次。”畢家崗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推行“網格化+防疫網格員”模式,精準動態掌握格情,下沉“疫”線紓解民困。
畢家崗街道設立街道、社區、網格三級疫情防控管理網格,將街道劃分25個網格,組建25名防疫網格員隊伍,構建起以街道為主導、社區為主體、網格為基本單元、防疫網格員為支撐的疫情防控“網格化”治理大格局。同時,按照“定格、定人、定責、定向”工作導向,調動網格防疫力量,落實“拉網式”摸排、登記、匯總、管控、上報等全鏈條閉環管理措施,將疫情防控任務分解至網格、責任壓實至網格。今年3月份以來,摸排省外返淮人員80人,市外返淮人員255人,實行居家隔離人員610人,居家健康檢測人員564人。謝橋礦和丁集礦隔離轉運人員150人。
“數字化”賦能,讓網格防控更高效
該街道完善e治理信息平臺基礎信息,增設外地返淮人員、涉疫矛盾糾紛、安全隱患等模塊,對涉疫情報信息實行動態監測,并第一時間將情報信息推送至衛健辦進一步進行核實跟進處理。3月以來,通過網格信息平臺核實實有人口信息1萬余人,為街道全員核酸檢測提供數據支撐,“E治理平臺”智解了信息匯集難題。
依托“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實體化實戰化工作體系,畢家崗街道突出信息技術創新突破和有效融合,全力推進數字化防疫應用。
“綜治中心+雪亮工程”智解巡防力量不足。該街道以覆蓋街道、社區、網格三級的綜治中心為指揮平臺,依托網格化服務管理機制,利用“行走”的小喇叭、視頻監控等進行視頻巡查和語音提醒,發現有聚集、扎堆人員網格員第一時間驅車前往勸導,大大提高了巡查效率和反應速度。今年3月份以來,運用“平安視頻監控+智慧喇叭”推送防疫政策、防疫常識及涉疫防詐等各類音頻信息2000多條次。
“網格中心+網格員移動終端”智解防范難點。網格員借助手機移動端將摸排的涉疫信息及時上報至網格平臺,街道級服務管理中心通過網格平臺迅速匯總,以居民身份證信息為核心標識,與摸排信息進行對比、形成互補,確保排查信息全面,準確,無遺漏。對于涉疫矛盾社區網格員通過網格平臺逐級上報,經過有關部門單位共同勸導,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制度化”保障,讓網格防控更有力
在“敲門行動”中,畢家崗街道網格員們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利用一周時間完成全員信息摸排,進一步精準掌握網格內各類人群底數,實現了政策宣傳進萬戶、暖心服務送上門、問題隱患不“出格”。
為建立常態化防控機制,畢家崗街道制定《畢家崗街道網格員巡查走訪制度(試行)》,引導網格員當好政策宣傳員、社情信息員、民生服務員、矛盾調解員、社會安全員,以履行“五大員”職責為基礎,形成網格工作“閉環”。
筑牢疫情鄰里互助聯防的“安全網”。該街道制定《畢家崗街道關于疫情防控鄰里互助聯防工作實施方案》,在街道社區推行“鄰里守望互助聯防”工作機制,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在社區網格內組建聯保組,建立三級微信群,通過微信群及時宣傳上級防控政策文件精神,掌握每一戶居民的管控動態,確保疫情防控政策宣傳到每一名群眾,防控措施落實到每一名群眾。目前,該街道將25個網格內共計9035戶家庭劃分為676個家庭聯保組,將238戶商戶劃分20個商戶聯保組,共設置聯保長696名。
同時,畢家崗街道還建立“基礎待遇+績效獎勵”相結合的網格員保障激勵機制,對年度考核優秀的網格員頒發榮譽證書,優先安排發展黨員或列入社區“兩委”干部推薦候選人;對年度考核不合格或工作過程中造成較大不良影響的,予以辭退、解聘,著力打造一支“快速反應、精準防控、迅速處置”的網格員隊伍。(記者 何婷婷 通訊員 代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