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涅槃、重振雄風”述評之一
初秋,淮南的天空顯得格外高遠。
絢麗斑斕的晚霞和純凈潔白的“棉花糖”,成為這個秋季淮南城市的天際美景。
無論穿行于美麗的八公山、舜耕山,還是流連于安豐塘、焦崗湖,或者漫步壽縣古城、田家庵老街、山南新城區,絲絲縷縷的桂花香味,沁人心田。
哪怕是吸一口空氣,都滿口清香。
哪怕是握一把秋風,也顯得如此干凈。
無一例外,淮南的一年四季都那么美麗,秋天尤其好看。
這樣的顏值,這樣的氣質,似乎難以把淮南這座城市和“煤”聯系在一起。
又有誰能夠想象到,淮南作為一座重工業城市、一座以煤為基的能源城市,今天竟然會有這樣的華麗轉身?
似乎一步千年。在轉身和轉型的互換之間,是根植于淮南干部群眾內心的必勝信心!
站在轉型風口,淮南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干部群眾從來未曾放棄過那一份堅定的執念。
全面綠色轉型的號角嘹亮,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步履鏗鏘。
思想的破冰,成為轉型發展必須逾越的“卡口”。解放思想的前提,是要有思想;都沒有思想,何來解放?高質量發展,首先要發展;如果都不發展,又怎么談及高質量?淮南與先發地區最大的差距,就是思想解放的差距;如果還有次之的差距,那就是干部精神狀態的差距。
而這些,都是淮南轉型路上的“絆腳石”。
起始于2021年5月份的“高質量發展,我們怎么干”大討論,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淮南市組織開展的范圍最廣、發動最充分、影響最廣泛的一次大討論活動。這次大討論活動最大的成果是在推進解放思想中統一認識,在統一認識中凝聚共識,在凝聚共識中匯聚合力。這次大討論,全市干部群眾客觀清醒地看到了與先發地區的差距,進一步明晰任務、錨定目標,提振了狀態,鼓舞了斗志,增添了干勁。
緊隨其后,淮南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深入實施“五大攻堅行動”,謀篇布局產業轉型、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生態修復、社會治理,這五個方面都是制約淮南發展、影響淮南形象的突出問題,也是淮南轉型必須跨越的“高坎”。
驚雷和閃電往往相伴而生,一聲響徹云霄的滾滾驚雷,必有一道照徹天際的耀眼閃電。
如果說,“高質量發展,我們怎么干”大討論,帶來的是思想解放的激蕩,以思想解放的破釜沉舟尋求高質量發展的突出重圍,注重在思想認識層面解決問題,既解放思想又統一思想;那么,深入實施“五大攻堅行動”,則是在找準制約淮南發展的突出問題,以壯士斷腕的毅力和堅忍不拔、鍥而不舍的決心,啃下制約淮南轉型發展的硬骨頭!
“高質量發展,我們怎么干”大討論,事實上是淮南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思想上的破冰;深入實施“五大攻堅行動”,實質上則是淮南轉型發展的破題。
思想的準備和輿論的鋪墊,僅僅只是前導。出招,往往緊隨其后。2021年12月18日,首屆淮南轉型發展大會成功舉辦;茨限D型發展大會,是市委、市政府精心設計和搭建的展示宣傳、聚智聚力的一個載體和平臺。首屆淮南轉型發展大會取得的實際效果和產生的良好影響,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從“高質量發展,我們怎么干”大討論,到深入實施“五大攻堅行動”的推進,再到首屆淮南轉型發展大會的載體搭建,打出了一套綜合施策“組合拳”,下了一盤謀篇布局“先手棋”。
這讓所有人看到了淮南轉型的穩步疾進,其勢如風。
今天的淮南,正在走出經濟低迷的困境,正在進入觸底回升的階段,正在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淮河生態經濟帶、合肥都市圈、皖北地區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縱深推進,特別是與上海閔行結對合作的全面開展、合淮同城化的深入實施,給轉型發展注入了更多強勁動能。
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左右逢源,淮南的對外開放和轉型發展,擁有無限可能,空間更為廣闊。
淮南境內保有煤炭資源量169億噸,煤層氣儲量5928億立方米,火電裝機容量1434萬千瓦,衍生的余熱、蒸汽、固廢等資源豐富,既可以形成完整的產業集群,也可以為其他產業提供支撐。
作為老工業城市,淮南不但擁有化工、醫藥、汽車等34個重要產業門類,還擁有一支規模龐大、技術過硬的產業工人隊伍,有能力承接產業轉移,形成產業集聚。
這里有安徽理工大學、淮南師范學院等高等院校9所,數量居全省第3位;有煤炭開采國家工程技術研究院等國家科研平臺8家,數量居全省第5位。
地處皖中,緊鄰合肥,距新橋國際機場僅40分鐘車程;境內高鐵、高速四通八達,隨著2000噸級的江淮運河、淮南港加快建設,水陸空交織的立體交通體系優勢日益凸顯。
1個國家級開發區、1個國家級高新區和4個省級開發區,與合肥市共建的新橋科技創新示范區合作區正在加快推進,面積100平方公里的空港經濟示范區淮南片區正在編制規劃。
大量閑置的礦井土地、老舊廠房,能夠釋放更多發展空間,尤其是采煤沉陷區已成為新能源發展“主戰場”,未來全市光伏裝機規模有望達到1000萬千瓦,將占全市總發電量“半壁江山”。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深入開展,特色小鎮、歷史街區、安徽楚文化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提檔升級,老舊小區、淮河岸線加快改造,淮南的市容面貌煥然一新、容光煥發。
轉型,不再遙不可及。轉型,也不再遙遙無期。
從來不畏艱難的我們,已經邁出堅定而持續的步伐。
如果當年豐富的煤炭資源是大自然賜予淮南的資源稟賦,那么持續轉型則取決于390萬淮南人民內心的不竭力量。
經歷過無數考驗的淮南,不會被暫時的困境困難所阻擋,甚至都不會后退半步。這是那個我們熟知的積極昂揚的淮南,也依舊是那個百折不撓、打不垮的淮南。
重拾信心,堅定信心,重振雄風。
我們期待著淮南重新站上巔頂。(懷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