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嫂,你和老關是叔嫂關系,是實實在在的親戚,不能因為發生一些小事情就堵在心口放不下,你們都各讓三分,學學‘六尺巷的故事’,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日前,鳳臺縣關店鄉人大代表、家住大程村的馮殿秀為王嫂家的糾紛已經是“三顧茅廬”了。
這天馮殿秀做通了老關的思想工作,老關來到了調解現場,愿意化解與嫂子之間的矛盾。“嫂子,對不起,是我的錯誤,請你原諒。我占用你家的宅基地,我從零地塊里補給你。”老關誠懇地說。兩家人終于握手言和。
馮殿秀擔任村調解員有幾個年頭了,每年調解成功的案例都在十多件以上。為了發動群眾共同參與調解工作,她精心挑選了8位能說會道且熱心腸的嬸嬸、大娘,還有妯娌姐妹們成立了調解員小組。平時,她們不但積極參與調解活動,還注意各自發揮文明家庭和好媳婦的榜樣引領,言傳身教,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
“夫妻不和,婆媳不睦,田邊地拐,溝塘路壩等等,都是家長里短事,但件件無小事。我們干調解員工作責任大著吶。調解好了,雨過天晴;調解不好,后患無窮。近兩年,我負責經手調解了20多件這方面的案例,還向村民宣傳了很多法律法規知識。現在我們村群眾的文明意識、法律觀念普遍提高。尊老愛幼,鄰里和諧,好人好事一件接一件。”
市人大代表、趙埔村的徐占榮一直把自己的調解工作放在心上,她既參加了鄉村里各項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還親力親為處理群眾糾紛。她經常帶著調解員姐妹們走家串戶和村民敘家常,及時了解百家事,發現問題馬上介入調解,把矛盾消除在萌芽之中。
關店鄉民和社區是采煤沉陷安置區,涉及全鄉27個村莊10000多人口入住,需要調解的事務經常發生。為了化解群眾糾紛,鄉人大代表孫麗華和同事們有時忙得連覺都睡不安穩,飯也不能照常吃。當一件件糾紛圓滿處理好后,她們心里充滿成就感和價值感。
“夫妻爭吵、鄰里矛盾、子女不孝等等這些針尖小事,事關社會和諧。我們在各個樓棟都安排了女性調解信息員,誰家發生糾紛,我們馬上在調解員微信群里通報。然后多管齊下,研究處理辦法,找準處理途徑,爭取糾紛雙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孫麗華代表介紹說。
據關店鄉人大負責人介紹,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平安淮南,打造和諧社會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重要工程。該鄉借助女代表調解員有耐心、善于溝通的特點,廣泛發動多元化力量,化解群眾中出現的矛盾,收到明顯效果。與此同時,加強對人大代表調解員隊伍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讓他們依法開展調解工作,打造一支懂法、守法、素質過硬的普法隊伍和調解隊伍,為建設和諧穩定的美麗鄉村添彩助力。
(記者 劉銀昌 通訊員 唐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