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淮南煤化工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薛永強
“當前,長三角一體化、合肥都市圈、淮河生態經濟帶、皖北全面振興等重大戰略賦予淮南多重政策紅利。煤化工園區作為淮南做大做強煤電化氣產業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陣地,將聚焦‘六破六立’和‘五大’工作要求,持續解放思想、創新思路、轉變作風、真抓實干,以項目建設為主抓手,以產業化思維、產業化路徑做好‘煤頭化尾’文章,奮力打造淮南高質量轉型發展重要增長極。”近日,淮南煤化工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薛永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園區力爭到202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突破300億元,全力打造安徽特色新材料產業基地,開啟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發展新篇章。
堅持項目優先,加快主導產業集聚。薛永強表示,增強“項目為王”意識,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構建產業集群、企業集聚發展格局。一是在“雙招雙引”上持續發力,圍繞現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細化工三大主導產業,發揮總規模10億元的聚合勝幫新材料產業基金和總規模2億元的聚合新材料產業投促基金作用,爭取在新能源電池材料、特種工程塑料等重點領域再簽約一批重大項目;深化與上海南濱江公司結對共建戰略合作,在產業項目轉移承接方面爭取實現突破;借力安徽省化工協會,做大園區化工產品設備交易平臺,招引優質產業項目拓寬產業鏈,增加園區產業黏性;加大與中科大、安理工等科研院校合作,高標準高起點建設園區中試基地,推動最新科研成果在園區轉化,打造化工產業創新高地。二是在項目建設上持續發力,加快賽緯鋰電池電解液項目、普碳聚碳酸酯多元醇項目、宇貝高端顯示材料等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推動已形成的每年28萬噸二氧化碳捕集降碳新材料產業鏈進一步拓展,加快打造中安聯合、安徽嘉璽每年100萬噸聚烯烴產品深加工及改性產業鏈,宇貝高端顯示材料項目、光刻膠樹脂材料等高端顯示產業鏈,摩納珀里聚砜、聚醚砜等生物級膜材料產業鏈,實現煤制烯烴產業吃干榨盡、循環產業減碳降碳、新型儲能全產業鏈貫通、高端化工材料進口替代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聚焦要素保障,打造功能集成高地。薛永強說,一是完善基礎配套,引進央企、大型國企參與園區開發,加快綜合管廊、化工物流園、標準化廠房二期、中試基地以及路網、管網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下半年將陸續建成投用一批;采取市場化方式,統籌調控生產用水、污水處理、中水回用、蒸汽供應等,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搶抓江淮運河黃金水道建設機遇,謀劃提升園區碼頭綜合航運能力;盡快開工建設園區產城融合項目,配套完善醫療、教育、商務、休閑等設施,力爭將潘集區蘆家湖片區打造成岸綠、產興、民安的產城融合發展區。二是做優營商環境,落細落實企業(項目)聯系包保責任,發揮園區政務服務中心平臺作用,做實企業幫扶走訪和企業反饋問題辦理,確保企業反饋問題有人問、有人辦、有成效;與銀行、基金等金融機構密切對接,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用好已設立的總規模2億元的“園區貸”,暢通園區企業融資渠道;與淮南聯大、潘集區深度合作,加快建設淮南新材料產業學院,重點在潘集區招生,根據企業需求實施訂單式培養,為園區企業用工提供堅強保障。
加快改革創新,提振干事創業激情。薛永強表示,堅持向改革要動力,以改革激活力,講真話、辦實事、有效率,苦干實干、比拼趕超。一是推深做實體制改革,全面落實省、市“小管委會+大公司”改革部署,強化目標績效考核,樹立“干與不干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的干事創業導向,持續激發黨員干部奮斗激情。二是繼續強化內部管理,持續推進工作流程再造,以科學制度提高園區各項工作規范化、程序化、標準化水平,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可追溯、可查詢、可反饋的工作機制。三是持續加強隊伍建設,認真落實“一改兩為”要求,發揚自我革命精神,持續加強園區黨員干部能力建設,常態化組織開展園區中層干部年度述職評議,在互評互比中增強競爭意識,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干部隊伍。(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