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蘇國義 尚家起 攝影報道)互聯網創業大軍里流行著這么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扎根在壽縣張李鄉油坊村的安徽餃歡天食品有限公司在今年夏季就嘗到了互聯網直播風口的甜頭,靠著一根網線,這家企業實現了產值躍升。
“家人們!我們油坊村的水餃都是真材實料手工包制,假一賠十,9塊9包郵到家,吃過這一頓,保證你還想著下一頓……”9月11日,在張李鄉安徽餃歡天食品有限公司直播間里,主播劉君麗通過直播平臺熱情地向全國網友介紹他們公司最新生產的手工水餃。
這家公司負責人時磊介紹,他們公司初創于江蘇蘇州,本著帶動相鄰致富,推動家鄉鄉村振興的淳樸愿望,2019年他在壽縣張李鄉油坊村投資創辦了扶貧項目企業安徽餃歡天食品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所生產的水餃原材料全部來自當地,工人也幾乎都是本鄉本村的農民。
日常年份,這家企業可年產銷速凍水餃500多噸。但今年開年后,受多重因素影響,“餃歡天”的速凍手工水餃銷量持續低迷,商超批發萎縮明顯。“那段時間,我們著急,工人們也跟著急,大家都在發愁,我們味道這么好的水餃咋就賣不動了呢?”時磊說,“市場逼著我們轉型,沒辦法我們就嘗試著把餃子搬到網上賣。”
2023年4月份,這家企業開始嘗試網上直播售賣手工水餃,以此來提振低迷的銷售業績。最初階段,“餃歡天”沒有自己的主播,只能請來其他公司代為運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摸索,“餃歡天”生產車間里一些形象良好、善于言辭的女員工,也慢慢嘗試著兼職成了女主播。
油坊村村民劉君麗就是這些主播中的典型代表。2020年以前,她一直在外地打工,每月的收入在5000元左右。現在,她一邊在流水線上包餃子,一邊利用休息時間兼職做主播,兩項收入加在一塊,月收入躍升到7000元左右。劉君麗說,“這個收入比我在外地打工強多了,更重要的是這里離家近,家里的老人小孩我都能照顧到、照顧好。”
今年4月到9月的5個月時間里,“餃歡天”直播間里的網友從一兩個人躍升到遍布天南海北。網上銷售額也從零元增長到單月36萬元,預計10月份銷售旺季到來之后,這一數字還將持續攀升。
“網上銷售的成功不僅體現在銷量上,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我們品牌的知名度。”時磊介紹,現在湖南長沙、山東青島、重慶等地的批發商都通過線上直播平臺與“餃歡天”企業進行了聯系。他們通過快遞物流,線下大批量采購“餃歡天”手工水餃。近3個月,“餃歡天”的線下銷售額增加了100多萬元,銷售頹勢得到了根本扭轉,工人工資也跟著同步增長,可以說,一根網線實現了餃“翻”天。目前“餃歡天”這一模式,正成為壽縣相關企業轉型發展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