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的目標指引下,我市審計部門精耕細作,立足職能定位,在推動打造優質“軟環境”、鑄就發展“硬實力”上下實功、見實效,為全市高質量轉型發展保駕護航,讓淮南審計這張“名片”更加閃亮。
“動真格”提效轉作風
轉思想凝聚“向心力”。市委《關于開展深化解放思想大討論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活動的實施方案》印發后,該局黨組第一時間召開解放思想大討論專題學習會進行動員部署,堅持學深悟透、加強調查研究、深入查擺問題、注重行動落實,在全市審計機關營造爭創一流意識、一流服務、一流隊伍、一流業績的積極氛圍。
提質量集聚“戰斗力”。將2023年確定為全市“優秀審計項目創建年”,對2022年以來實施的審計項目進行項目質量“大比武”,開展優秀審計項目案例、計算機審計案例、審計整改案例等征集活動,通過項目質量晾曬比拼,曬出“成績單”,亮出“名次表”,有力提升全市審計工作質量。在全省優秀審計項目評比中,市審計局實施的糧食購銷領域專項審計項目獲全省一等獎。
強本領匯聚“行動力”。圍繞模范機關建設,持續擦亮“雙融雙創”黨建品牌(抓黨建與審計工作融合,爭創優秀審計項目;抓黨建與鄉村振興、文明創建融合,創“亮身份、樹形象”標兵),不斷促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始終把廉政建設作為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定期聽取領導干部履行“一崗雙責”情況匯報,加強對審計組和審計人員執行審計紀律情況監督檢查。
“實打實”為企優環境
摸清家底“訪”企業。深入開展企業底數摸排,逐個走訪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財政局等相關單位,掌握全市國有企業及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狀況;了解市屬國有企業日常管理、企業資金需求和銀企對接服務及我市產業扶持政策、各項獎補資金兌現以及創稅大戶情況。主動靠前掌握企業困難需求,開展千人進千企和非公黨建指導工作,走訪20多家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傾聽企業心聲,宣講惠企政策。
經濟體檢“查”資金。結合市級部門預算執行審計、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等項目,全方位、多角度對財政獎補資金撥付、使用和長期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款項情況等開展深度“經濟體檢”,著力揭示資金兌付、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審計查出涉企資金6945.03萬元未及時清理、產業發展資金兌現遲緩、少量擔保費收取和管理不規范的問題,督促相關責任單位及時將多收取資金退還相關企業,助力打通穩企惠企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
關鍵領域“激”活力。持續跟蹤“放管服”改革推進情況,精心組織市縣兩級審計機關開展全市省級以上開發區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專項審計調查,深入揭示園區在基礎設施配套、扶持資金兌現、資金支持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全力推進招商引資項目提速提質增效。圍繞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重點事項,深入開展全市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經營管理情況專項審計調查,找準政策落實的“中梗阻”,當好金融風險的“預警器”。聚焦司法部門涉企行政執法監督體系建立、公證仲裁等服務機構新業務拓展、多元化企業糾紛解決機制的建立等方面加強監督,提出審計建議。
“心貼心”為民辦實事
立足項目擔使命。聚焦主責主業,找準審計發揮作用的切入點和著力點,突出社保、醫療、農業等民生審計重點,在2023年實施七大民生審計項目。即: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專項審計、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情況專項審計調查、“安心托幼”“老年助餐服務”兩項“暖民心”行動政策落實及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專項審計、就業補助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審計、自然災害救災資金審計、全市學生資助補助資金專項審計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審計,并調配好全市審計資源全力予以保障,助力補齊民生短板。
聚焦民生強監督。在自然災害救災資金審計中,揭示政策落實不一致、未重點關注困難群體等問題;在“安心托幼”“老年助餐”暖民心項目審計中,查出扶持政策不完善、落實不到位,個別助餐點、個別托育機構資金管理使用不規范等問題;在2022年度市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中,重點關注了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補助資金分配管理使用、充電基礎設施布局規劃及充電樁建設運營等情況,發現了未在用戶居住地、公交及出租車場站、公共建筑物等配建、安裝充電樁使用率不高,部分泊位被非新能源車輛占用等問題。
辦好民生“暖心事”。投入5萬元資金助力社區文明創建,堅持對結對社區開展常態化輪值巡查,當好文明創建的排頭兵。心系困難群眾,協調籌措資金為壽縣桃園村鋪設水泥路、新修灌溉水渠、涵閘、便民橋,解決了16個村民組3000余畝農田灌溉用水難問題及3個村民組村民出行難問題。
(記者 賈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