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謝家集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身穿藍色小馬甲,手拿日記本寫寫畫畫,經常走街串巷,穿梭在謝家集區的居民樓和商鋪之間,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他們臉上總是洋溢著熱情的微笑,仿佛有著無限的能量,一會兒在發宣傳單、一會兒在和居民笑談、又或是苦口婆心地勸解鄰里矛盾,他們像一位“大家長”,細心管理著網格內的大小事務,悉心照顧著每一位居民,只為每一位居民都能感受到溫暖和幸福。他們就是我們身邊的網格員,他們將網格內每一位居民都視作親人或朋友,為他們排憂解難,用自己辛勤的付出詮釋為民服務的真諦。
齊心協力解糾紛,網格服務暖人心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和睦是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因素,鄰居之間本應該互幫互助,和諧相處,但生活中不免也會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爭執,不及時處理則會影響到鄰里之間的和氣。
“你能不能有點素質,天天不倒垃圾,這垃圾不僅占過道,還散發難聞的味道。”日前,在謝家集區李郢孜鎮河西社區,居民張大姐對鄰居不及時傾倒垃圾氣憤不已。
“我占的是公共地方,并且只是忘了及時倒,又不是故意的!”鄰居陳大姐也不甘示弱。
河西社區第二網格的網格員胡斌聽聞居民發生爭吵,連忙丟下手中的工作,立即和網格長趕到4號樓協調處理問題。經了解,是陳大姐經常將垃圾丟在樓道不扔,張大姐對其不滿才發生爭吵,但根據其他居民口述,得知張大姐和陳大姐還曾因為孩子的問題發生過矛盾。胡斌立即聯系社區民警孫警官,聯合其他居民一起從創城的重要性、營造和諧鄰里關系,保持環境衛生等角度耐心地對兩位進行勸導,終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陳大姐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表明以后會及時傾倒垃圾,張大姐也表示不會再爭吵影響其他居民休息,兩家冰釋前嫌,喜笑顏開。
關愛獨居老人,悉心照料傳溫情
生活孤獨、行動不便、看不懂手機、記憶力差,這些便是我們身邊空巢老人的現狀,當下年輕人多外出務工,誰來照顧家中老人便成了在外子女心中放不下的憂心事。這樣的獨居老人,在每一個網格中都有很多,網格員把這些老人的情況時時放在心上,日常走訪、電話關懷、上門幫扶等等,用真心和熱情扮演著他們的“子女”。
謝家集區孤堆鄉蔡圩村有一位蔡大爺,是一位82歲高齡的獨居老人,老伴去世多年,兒子常年在外打工不回來,老人年邁體衰,愛喝酒,時常忘記回家的路,網格員蔡瑞鋒時時牽掛著他,每個星期都去看望,經常為他購買生活物資,尤其遇到雨雪天氣,蔡瑞鋒第一個關心的就是老人的狀況。有一次去看望老人時,發現老人家中廚房內電飯鍋發生短路,他放心不下,怕發生危險事故,立即掏錢給老人換了一個新的電飯鍋,才放心離開。
像這樣的事幾乎每天都在網格內上演,網格員一句“您別怕麻煩,有事隨時找我,隨叫隨到!”切切實實將溫暖和愛送到了獨居老人的心中。
群眾的事情發生在基層,服務群眾也應該在基層。謝家集區持續做深做細網格化管理服務工作,共劃分174個社區網格和56個農村網格,網格員通過每日的摸排走訪、宣傳交流,近距離了解民情民意,了解群眾所需、所盼,同時在“淮南e治理”軟件動態錄入人房信息和事件信息,堅持“小網格”服務“大民生”。2024年以來,謝家集區網格員已在平臺上報了7000余條事件信息,辦結率達97%,切實打通了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記者 蘇 強 通訊員 王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