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區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工作
“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稷安”,近年來,潘集區持續加快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全面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揚正氣、抵陋俗”的文明新風尚正逐漸養成。
頂層設計,高位推進。該區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全區農村移風易俗工作的方案》《關于加強農村紅白理事會建設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試點工作方案》《潘集區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創建評選活動的實施方案》等。黨員干部把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作為厚實家風底蘊的重要內容,以黨員干部良好家風,帶動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充分發揮“一約四會”作用,將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引導廣大居民積極參與,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選樹典型,引領示范。潘集區文明委注重選樹各類典型榜樣,引領帶動全社會正能量。通過“十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激發市民內生動力,教育和引導廣大群眾破除陳舊陋習,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樹立爭星光榮、安貧可恥的導向。截至目前,全區評選出三屆文明家庭59戶,最美家庭121戶,各級各類星級文明戶1230戶、好婆婆好媳婦707個,其中,李文菊家庭榮獲全國抗疫最美家庭,史柯家庭榮獲安徽省首屆文明家庭,愛琴、童開慧家庭榮獲淮南市文明家庭。
崇德尚善,蔚然成風。強化輿論宣傳,注重正面引導。充分利用文化墻、宣傳欄、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宣傳陣地,把遵守社會公德、爭當文明市民、喜事新辦、喪事從簡等移風易俗融入《村規民約》之中,不斷推進各村(居)開展“講文明 樹新風”“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公益文化墻、文化專欄宣傳教育活動,讓村民從宣傳中受教育,從教育中受啟發。通過開展“道德講堂進鄉村(社區)”“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系列活動”等形式,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讓村民充分積極參與進來,傳播正能量,弘揚新風尚,充分發揮身邊榜樣的示范引導作用,讓崇德尚善蔚然成風。
創新方法,成效顯現。在祁集鎮黃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試點推進文明鄉風“積分制”管理,把“任務命令”轉為激勵引導,把“要我參與”變成“我要參與”,把“村里事”變成“家家事”,用“小積分”兌換“大文明”。村民們通過積分兌換稻香米、香油、菊花茶等特色產品,積分經濟初顯成效,初步構建了共建共治共享鄉村善治格局。相關經驗報道在省市主流媒體平臺刊播,并在省委信息、《安徽工作》刊登。積分制管理工作在祁集鎮陳湖村、架河鎮楊集村、夾溝鎮林場村等37個村(社區)推廣。
移風易俗沁民心,引領文明新風尚。如今,講排場比闊氣的少了,比積分講文明的多了……移風易俗正在潘集區蔚然成風。(通訊員 陶福江 金銀嬋 記者 張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