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律是黨的生命線,在全黨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是全面提升黨的紀律建設水平、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重要舉措。經黨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黨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深入學習貫徹修訂后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增寫了黨組織和黨員要“切實踐行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的內容,新時代新征程上,黨員干部要牢牢把握黨紀學習教育加強紀律建設的新要求,堅決做到學習黨紀、敬畏黨紀、遵守黨紀,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用政治規矩和政治紀律武裝頭腦,規范言行。
以黨紀學習教育樹“權為民所用”的權力觀
有沒有正確的權力觀,關乎能否牢牢守住權力觀。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歸根到底回答的是“權力從何而來,權力為誰而用”的問題。第一,關于權力從何而來。馬克思早就提出了權力來源于人民的科學論斷,指出“一切合法權力的唯一泉源——主權的人民”;毛澤東同志也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的權力,并不是哪個人的恩賜,而是包括工人、農民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給的”;憲法中也有明確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在《條例》總則部分第四條同時明確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黨的根本宗旨和群眾路線。”人民性是中國共產黨最本質的特征,也是黨員干部樹立正確“三觀”的根本立場,從這個角度上而言,黨員干部要始終牢記權力由人民賦予。第二,關于權力為誰而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立場,形成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切實做到堅持權為民所用,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權力觀。《條例》第九十四條明確指出,“黨員干部必須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清正廉潔,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反對任何濫用職權、謀求私利的行為。”要通過黨紀學習教育,使黨員干部常懷權力行使敬畏之心,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堅決杜絕職權濫用、謀求私利的行為,嚴明群眾紀律,站穩人民立場,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
以黨紀學習教育樹“福為民所造”的政績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指出:“共產黨人必須牢記,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政績是指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通過干事創業而獲得的實實在在的業績,政績觀則是其對政績的總認識和根本觀點,是他們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體現,影響著他們為人處事、干事創業的人生選擇。有什么樣的政績觀,就會有什么樣的發展觀,政績觀正確,就會引領地方發展,獲得百姓認可,經得起人民和歷史的檢驗;政績觀錯位,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違背新發展理念、背離高質量發展要求就會危害黨和國家的事業,危害黨風政風,必將遭到人民的唾棄和歷史的審判。《條例》將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調整到違反政治紀律并規定為從重或者加重處分情形,彰顯了我們黨對糾正政績觀錯位問題的決心和態度。廣大黨員干部要通過黨紀學習教育,對照黨紀這面鏡子正衣冠、明界限,自覺學紀、知紀、明紀、守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是否為人民造福作為檢驗業績的標準,正確處理好小我與大我、當前與長遠、顯績與潛績的關系,將黨的紀律規矩切實落實到各項工作中,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決心和實事求是、務實擔當的工作作風推進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以黨紀學習教育樹“措為民所舉”的事業觀
《易經》有云:“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意思是,用自己所做的事情施惠于天下萬民,就叫做事業。馬克思在中學畢業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所壓倒。”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人民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把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為人民大眾求解放作為自己的事業追求。一路走來,一代代忠誠擔當的共產黨人依靠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歷史上的奇跡。新征程上,面對仍然存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想要繼續依靠人民創造新的歷史偉業,就要把正事業觀,嚴守紀律要求,把為人民創造幸福作為自己的事業旨歸。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黨員干部不敢擔當、不愿擔當、不會擔當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這次在全黨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把從嚴管理監督和鼓勵擔當作為統一起來,一方面把握嚴的基調不動搖,要求把嚴的措施、嚴的氛圍堅持下去,《條例》新增對政治騙子、地方保護主義、統計造假等行為的處分規定,細化完善了部分條款,規范明確了行為邊界;另一方面鼓勵干部擔當作為,強調堅持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為想干事、能干事的黨員干部護航,是全面從嚴治黨尺度與溫度相結合的充分體現。因此,廣大黨員干部應當發揮先鋒作用,對照《條例》逐字逐句學、深入細致學、結合自身學,準確把握黨規黨紀,保持頭腦清醒、立場堅定,為黨的人民的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黎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