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改革步伐 勇擔首區之責
——訪市政協副主席、田家庵區委書記從永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深刻闡明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重大原則、重大舉措和根本保證,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沖鋒號。”日前,市政協副主席、田家庵區委書記從永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將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擔當作為,銳意進取,敢于啃硬骨頭,打造好一座主城,綠化好舜耕山脈,改造好淮河岸線,培育好省級工業園區,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淮南篇章貢獻更大力量。
從永剛告訴記者,近年來,田家庵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地區生產總值有望突破400億大關,城鎮化率達96%以上。榮獲全省制造業發展增速十快區,市轄區綜合競爭力30強等榮譽,2024年連續兩個季度獲得全省投資“賽馬”激勵縣區。下一步,將勇擔首區之責,緊扣改革主線,向改革要動力,用改革促發展,努力在服務全省全市工作大局中挑重擔、作貢獻。
從永剛說,將聚焦轉型發展,以改革創新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以重點領域突破帶動各領域改革整體推進。以產業集聚釋放發展動能,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新興產業,謀劃布局銀發經濟、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壓茬推進總投資235億元的75個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全年區屬規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以要素保障增強發展活力,加快區屬國企市場化轉型,完成四宜控股雙AA信用評級。以田家庵經濟開發區獲批省級園區為契機,逐步形成南進北擴西拓“一園三區”經濟開發區新格局,力爭2至3年打造產值百億級工業園。規范招商方式,深化萬家民營企業大走訪、企業家懇談會等活動,做到無事不擾,有需必到。以科技創新積蓄發展后勁,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推動企業“數實融合”“智改數轉”。截至目前全區擁有省級及以上創新平臺13個,專利授權量近五年穩居全省市轄區第一方陣。
從永剛表示,將聚焦群眾所盼,以改革創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將更多財力投入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區人民。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探索“產業+投資”、EOD等開發模式加快淮河岸線更新改造步伐,以先安置后拆遷模式接續推進新淮村片區征遷改造。緊緊抓住武王墩考古挖掘這個機遇,將淮南牛肉湯、淮河記憶等更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實現生態環境資源化、產業經濟綠色化。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抓好S19、淮河大橋等重大項目保障,加快十澗湖東路改擴建。同時在今年已開工老舊小區基礎上,再投入1.5億元實施38個老舊小區改造。優化公共服務供給,從解決就學、就醫、養老等群眾最關心的利益問題切入,用力辦好朝陽醫院擴建等重點民生實事,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從永剛告訴記者,將聚焦多元共治,以改革創新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金恒雅苑、鑫誠花園等項目陸續交付,萬國廣場全面復工。完善“市場+保障”住房供應體系,成立存量房運營管理公司,更好滿足群眾多元化住房需求。深化基層治理領域改革,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實重點信訪案件領導包保機制,發揮好網格員“前哨”作用,以“玉帛”工作室、共享法庭建設等為試點,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加快平臺整合,健全“民聲呼應”工作體系,及時解決群眾合理訴求。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產,加快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建設,深刻汲取南京雨花臺區“2·23”電動車引發火災事故教訓,持續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推進電動車充電樁(棚)建設,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記者 李東華 通訊員 吳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