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釘釘子精神抓好“三農”領域各項改革任務落實
——訪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蔣超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時代藍圖,具有繼往開來的里程碑意義,既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近日,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蔣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市農業農村局將嚴格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把學習好貫徹好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準確理解《決定》提出的關于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農業農村方面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以釘釘子精神抓好‘三農’領域各項改革任務落實,推進全市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
蔣超告訴記者,市農業農村局將聚焦“五良兩優”抓好新一輪糧食產能提升,緊緊盯住田、種、機、法、制的關鍵環節,錨定“提單產、穩面積、減損耗”主攻方向,實施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優鏈、優農“五良兩優”七大工程,不斷提升我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區域糧食安全。堅定不移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全程質量管理辦法,從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管護全流程為高標準農田工程質量保駕護航。
蔣超說,市農業農村局將聚焦綠色食品產業集群建設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全力實施“雙招雙引”、園區建設、企業培育、創新驅動、產業鏈升級、品牌質量提升、開放合作七大重點工程,圍繞淮南牛肉湯、八公山豆制品兩大產業,進一步細化思路打法、強化大兵團作戰,加快推進全市六大綠色食品產業園區和三大配套園區建設,吸引企業集聚發展,培育一批頭部企業、建成一批特色集群、搶占一線高端市場,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發展。
蔣超表示,市農業農村局將聚焦宜居宜業推進“千萬工程”建設,在加快精品示范村和省級中心村項目建設進度的同時,更加注重建設質量,在設計上更加規范合理、在功能上體現主客共享、在過程中鼓勵群眾參與,在運維上做到長效長用。把產業作為精品村首要任務,大力培育“和美鄉村+”農業、文化、旅游、康養等新業態,打造大泉村、武廟村、河沿村等一批產業強村。
蔣超說,市農業農村局將聚焦重點人群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緊盯年人均純收入低于1萬元和收入下降兩類群體,嚴格落實“市縣鄉抓落實、工作到村到組、幫扶到戶到人”的工作機制,全面深化聯系幫扶、定點幫扶、駐村幫扶、結對幫扶、社會幫扶“五大幫扶”體系,抓住項目驅動、產業帶動、就業拉動三大重點,扎實開展監測識別,定期開展數據篩查預警,推進全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再上臺階。
蔣超告訴記者,市農業農村局將聚焦強農惠農富農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在“大穩定、小調整”的政策下,充分考慮不同試點村的土地調整歷史、土地資源稟賦、農民的土地調整訴求等因素,差異化制定土地調整方案,穩妥、審慎推進農村土地二輪延包工作。將二輪延包與電子證照工作一體推進,打造我市亮點。縱深推進農業生產“大托管”改革,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穩步推進提質擴面增效。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力度,鼓勵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讓小農戶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健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監管服務體系建設,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推進壽縣小甸鎮、謝家集區楊公鎮強村富民公司試點建設,積極探索黨組織領導、公司化經營、專業化運作、老百姓受惠的經營機制,激發強村富民動力。
(記者 蘇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