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扣文旅融合發展抓改革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實現新突破
——論學習貫徹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強調,要緊扣文旅融合發展抓改革,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上聚力用勁,打造楚漢文化旅游核心區,健全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體制機制,發展壯大文化產業,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逐步推動淮南由文化資源大市向文化產業強市轉變。
淮南歷史悠久、文化厚重,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武王墩墓考古發掘帶來的“流量爆發”和壽州古城的持續火熱,掀起了楚文化研究熱潮,給淮南的文化旅游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要持續發力推動文旅深度融合,通過深化改革,全力推進繁榮興盛的文化強市和高品質旅游強市建設,讓“詩”和“遠方”相得益彰、渾然一體,奮力譜寫淮南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緊扣文旅融合發展抓改革,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實現新突破,必須加強歷史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注重提煉楚漢文化、淮河文化、淮南子文化、豆腐文化等文化標識,打造一批具有高辨識度的文化名片和文化地標。抓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推動花鼓燈、壽州鑼鼓等傳承發展,建設二十四節氣主題展覽館,打響“二十四節氣之城”名片。高標準推動武王墩墓發掘保護,積極推進武王墩考古遺址公園、壽春城考古遺址公園等建設,把文化內涵和創意元素融入景區軟硬件改造全過程、各方面,真正讓收藏在館庫里的文物“火”起來,讓陳列在淮南大地上的遺產“熱”起來,讓蘊藏在史書里的人物“活”起來。
緊扣文旅融合發展抓改革,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實現新突破,必須加大優質文旅產品和服務供給。堅持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游、用旅游的載體傳播文化,緊緊圍繞構建“一線、三區、十點”的旅游空間發展格局,以武王墩考古遺址公園、壽縣古城、八公山等為重點,加快建設楚漢文化旅游核心區,實現全市旅游產業的資源整合、空間聚集和功能提升。充分發揮壽縣古城、八公山風景區地理相鄰獨特優勢,推動壽州古城創建國家5A級景區,支持八公山景區提檔升級,著力打造一條古城·名山旅游主線。支持焦崗湖旅游區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推動構建淮河沿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持續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不斷增強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緊扣文旅融合發展抓改革,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實現新突破,必須著力打造文旅消費熱點。健全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化產業品牌。深刻把握“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的發展趨勢,抓住文旅消費強勁復蘇契機和“國慶”等假期節點,深度挖掘延展旅游產業鏈,不斷培育消費新熱點,加快發展以智能交互、沉浸體驗等為特征的新型業態,全方面展示淮南山水、文化、美食,開發更多更優質的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的特色文旅產品,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購娛等全方位服務,不斷提升旅游體驗,變“客流量”為“消費額”。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培育帶動一批鄉村旅游重點村,發展民宿產業,大力引客入淮。
改革強音,催人奮進。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堅持以改革的思路和理念,大力推進文旅深度融合,探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路徑,深挖資源優勢,打造“爆款”產品,以文旅融合的“破題出圈”賦能高質量發展。
(本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