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扣民生福祉改善抓改革 推動民生福祉改善實現新突破
——論學習貫徹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
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提出,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時刻把民情冷暖放在心上,始終把民生工作抓在手上,通過深化改革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以“為民”理念引領改革,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近年來,全市上下堅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不斷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持續辦好解民憂、暖民心、惠民生的實事,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繪改革藍圖,謀民生之利。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指出,要緊扣民生福祉改善抓改革,注重從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加強收入分配、就業、社保、醫療等領域制度供給,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推動民生福祉改善實現新突破。
緊扣民生福祉改善抓改革,推動民生福祉改善實現新突破,要突出抓好民生實事。堅持動態調整民生工程項目,加快發展就業、醫療、養老、托育、社保、物業服務等民生事業,深入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抓好“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滿足“安居樂業”的多樣民生,兜牢“安危冷暖”的底線民生。
緊扣民生福祉改善抓改革,推動民生福祉改善實現新突破,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高質量做好二輪土地延包工作,推廣電子證照發放經驗,持續推動農業生產“大托管”提質擴面增效。突出抓好高端綠色食品集群建設,推動淮南牛肉湯、豆制品等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長三角高附加值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大力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扎實有序推進鄉村建設,加快打造一批示范村、重點村、精品村。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
緊扣民生福祉改善抓改革,推動民生福祉改善實現新突破,要不斷深化基層治理。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完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落實好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包案化解、閱批群眾來信等一系列制度,認真抓好“民聲呼應”反映問題辦理,健全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緊扣民生福祉改善抓改革,推動民生福祉改善實現新突破,要切實守住安全底線。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有效防范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領域風險。健全大安全大應急框架,緊盯煤礦、危化品、建筑施工、交通運輸、燃氣、消防等重點領域,綜合用好人防、物防、技防等手段,全面開展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改,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新征程上,全市各級各部門要錨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在高質量發展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讓現代化美好淮南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本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