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擔職責使命 奏響奮進強音
——2024年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
時間記錄堅實的腳步,歲月鐫刻奮斗的足跡。2024年,我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創新、出圈出彩——
這一年,收獲了一批國字號品牌:“武王墩墓考古發掘”入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4年度十大考古新聞,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2024年全國六大考古新發現并入圍國家文物局2024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淮南獲評“二十四節氣之城”,壽縣榮膺中國“文學之鄉”,安徽楚文化博物館躋身“國家一級館”,新華書店人民公園店榮獲全國“最美書店”稱號;
這一年,獲得了一批國家級獎勵:退休教師楊維云榮登中國好人榜,英勇救人的王慶龍入選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青年書法家蔣奎作品獲評第八屆中國書法蘭亭獎;
這一年,在多個國家級平臺上展示了淮南形象:國家文物局在淮召開了“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進展工作會,在中央級媒體發稿量居全省前列,市級媒體融合改革入選中宣部地市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試點,兩名作家赴北京參加中國作家協會和共青團中央共同舉辦的全國青年創作會議。
這一年,多項工作產生全國性影響:武王墩引起全國對楚文化特別是淮南地區楚文化的關注,壽縣文旅火爆出圈,淮南入選全國小長假最熱門城市。
回望2024年,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緊緊跟隨淮南轉型發展的鏗鏘步伐,緊緊貼近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緊緊抓住歷史賦予淮南的重大機遇,主動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責任使命,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淮南篇章提供了堅強思想保障、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強化理論武裝,筑牢思想理論根基
旗幟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
過去的一年,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
緊緊抓住“關鍵少數”,以理論學習中心組為龍頭,持續壓緊壓實全市各級黨組(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責任,完善督查和巡聽旁聽機制,推動全市理論學習整體提質增效。深入開展宣講活動。組織各級各類宣講6000余場次。打造“黨課小蜜蜂”等特色宣講品牌,服務全市基層黨組織32家,上門宣講34場,受到廣泛好評。創新推出“云聚理想 E起學習”理論欄目。搭建理論網絡宣傳微矩陣,制作系列微宣講視頻并在多平臺展播,受眾超47萬人次,擴大了理論宣講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不斷深化理論研究闡釋。發布“七個強市”和“淮楚文化研究”規劃課題,舉辦首屆安徽楚文化論壇,開展研討會和征文活動,進一步推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展繁榮。注重加強理論人才培養。遴選86名宣講骨干、106名社科人才組建宣講人才庫和社科人才庫,舉辦了首批“全市社科暨宣講人才培訓班”,社科理論人才力量得到加強。
壯大主流聲量,擦亮淮南城市名片
團結穩定鼓勁,奏響奮進強音。
過去的一年,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精心組織開展一系列主題宣傳活動,營造了正能量強勁、好聲音充沛的良好輿論氛圍。
認真開展重大主題宣傳。創新抓好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黨紀學習教育、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等重大主題宣傳報道,堅持全媒矩陣融合傳播、評論理論定音定調、內宣外宣協同推進,凝聚了強大思想合力。特別是武王墩墓考古發掘宣傳報道出圈出彩,在中央及省級媒體刊發重點稿件2500余篇(條),全網閱讀量累計超4億人次,多位省領導給予肯定性批示。用心用情做好發展宣傳。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刊(播)發相關稿件2000余篇(條)。人民日報等央媒聚焦我市采煤沉陷區漂浮式水稻等工作開展持續報道,推出專題稿件30余篇(條)。深化創建文明城市等專題宣傳,做好調研式集中采訪活動,在中央、省級媒體刊登稿件40多篇。全力以赴加強對外宣傳。掛牌成立淮南國際傳播中心,積極推進海外傳播。全年累計在中央及省級主流媒體刊發稿件1.3萬余篇(條),有效提升了淮南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
弘揚新風正氣,厚植城市文明底蘊
文明,是城市最美的風景。
過去的一年,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文明風尚蔚然成風。
深化主題宣教,深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和作品征集活動并做好網上展示。加強典型選樹。禮遇關懷先進典型并對6組先進典型事跡進行集中宣傳報道。去年以來9名先進典型(含集體)事跡榮登《榜樣》欄目。抓實思政工作。辦好農村思政大舞臺,組織基層思政骨干培訓,開展思政課題研究,遴選思政工作經驗案例,推動思政工作體系建設。抓實愛國主義教育,摸排申報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沖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堅持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導向,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為目標,精準精細、常態長效,高質量完成各項創建任務,順利通過第三輪測評。
推動文化繁榮,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淮南,文脈悠遠,歷史厚重。
過去的一年,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扎實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文化活動有聲有色、文藝精品競相涌現、文化惠民多姿多彩,更好滿足了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積極活躍文化活動。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等各類主題文化活動1500余場次。舉辦長江經濟帶十一省市剪紙藝術主題創作精品展、“江淮之春”非遺傳承·戲曲歌舞晚會、“合六淮”精品文藝展演等區域性文化活動。北京京劇院赴我市開展慰問演出。做好服務保障,電視劇《六姊妹》在淮順利拍攝完成。大力扶持文藝創作。對14件文藝作品予以獎勵,對19個文藝項目進行扶持。精品出版物《讀懂淮南》、音樂廣播劇《星辰大海》等重點作品完成創作。紀錄片《壽春城》獲評2024年“皖美呈現”優秀作品。推劇小戲《老牛頭“逼”婚》入選國家藝術基金、推劇《四老爺巡鄉記》入選文化和旅游部首批“優秀傳統戲曲折子戲復排計劃”。加快提振少兒藝術。推動成立市少兒藝術協會,舉辦全市少兒春晚、新春音樂會、器樂展演、“慶六一”校園少兒藝術匯演等活動。不斷改進公共文化服務。組織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常態開展相關服務。全市832個行政村放映公益電影13570場次。
深化體制改革,文化產業茁壯發展
改革是發展的根本動力。
過去的一年,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謀實改革任務,狠抓改革落實,奮力推動宣傳思想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
穩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將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和活化利用工作納入市委深改委工作要點并加強督查。組建市新聞傳媒中心,獲省委編辦批準。實施“觀淮”客戶端二期建設,開展市縣融媒追趕跨越行動,成立市傳媒集團,積極拓展印務、會務、培訓等經營業務,加快項目建設,提高營收能力。探索完善少兒藝術振興發展工作機制,推進非遺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組織縣區申報省級非遺工坊。有效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出臺加快建設文化強市行動方案,加強文旅產業招商。組織參展深圳文博會、長三角文博會,舉辦第九屆淮南文博會。
展望未來,步履愈堅。2025年,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勇擔使命、砥礪前行,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淮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記者 李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