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逐新立潮頭
——淮南新東辰集團盛和公司堅持科技創新驅動質效躍升調研
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強調,要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
淮南新東辰集團盛和公司牢記囑托,勇立潮頭,積極創新,收獲了智能化升級、資質躍升、管理增效等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果,在競爭激烈的行業浪潮中,為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日前,記者驅車來到盛和公司,走進整潔的生產車間,滿載生產物料的小車靈活穿梭,“新鮮”出爐的工礦產品帶著溫度就被等在廠外的大貨車“接走”。實時顯示訂單進度、設備運行狀態等情況在車間里的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里一目了然。
盛和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機械分公司是一家具有豐富經驗的工礦產品加工企業,近年致力于各類工礦產品的設計、生產與加工。主要產品包括菱形金屬網、鋼筋網(方型)與鋼筋背板以及非標件加工等礦用支護產品,這些產品廣泛應用于煤礦等礦山領域,為礦山的安全生產提供了重要保障。該公司擁有一支專業的技術團隊,能夠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產品定制和工藝優化。積極引進先進生產設備和檢測儀器,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注重每一個細節,從原材料選擇到成品檢驗,都進行嚴格的把控。
在走訪中,記者來到無人值守磅房,墻上的智能化大屏顯示著各種信息,在盛和智聯貨場運營平臺上,智能領航、效率飆升被展現得淋漓盡致。該公司創新中心主任寧城儒告訴記者,2024年四季度,盛和公司開啟無人值守磅房項目的精心籌劃,歷經數月的緊張籌備與建設,2025年一季度,該項目正式投產啟用。智能磅房系統集先進識別技術于一體,能夠瞬間精準識別車牌、車型及貨物類型,極大地提高了磅房工作效率。線上預約功能讓客戶可以靈活安排業務,減少現場等待時間;電子支付的便捷支持,讓交易流程更加順暢、安全。項目投入使用后成效顯著,客戶滿意度高達98%,成為公司服務品質提升的有力見證。同時,通過智能化升級,公司成功削減8個崗位,實現人力成本的有效控制,為企業降本增效。今年,盛和公司計劃將無人值守磅房模式推廣至顧橋礦地銷煤、工業產品收發貨等關鍵業務場景,進一步發揮智能化優勢,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寧城儒告訴記者,為實現實力進階,拓展業務版圖,2024年四季度,盛和公司踏上資質提升的征程,全力籌備機電施工總承包貳級資質及承裝(修、試)電力設施許可證(四級)的申報工作。經過不懈努力,今年一季度,公司成功取得這兩項重要資質。機電施工總承包貳級資質賦予公司承接3000萬元以下機電工程的能力,承裝(修、試)電力設施許可證(四級)則使公司能夠承接35kv電力設施施工項目。這些資質的獲得,不僅是對公司技術實力和管理水平的高度認可,更為公司在機電工程和電力設施施工領域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顯著增強了公司在行業內的競爭力。在煤礦設備檢修領域,該公司同樣取得重大突破,新增16項煤礦設備檢修服務認證,涵蓋刮板機、皮帶機等全品類,成功躋身具備綜采設備全生命周期維修資質的企業行列。這一成果進一步鞏固了公司在煤炭行業的服務地位,為與煤礦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提供了堅實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6S管理是盛和公司的一大特色。走進各個生產車間和班組,整齊劃一,干凈明亮……該公司顧南分公司經理曹飛向記者介紹,今年以來,盛和公司在8個分公司全面推行6S管理,實現深度覆蓋。通過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六個維度的精細化管理,公司取得了令人驚喜的成效。設備故障率降低25%,設備運行穩定性大幅提升,減少了維修成本和停機時間,有力保障了生產的連續性;庫存周轉率提高20%,資金周轉速度加快,企業運營效率顯著增強;場地空間釋放35%,為分公司優化生產布局、提升產能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為確保6S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他們還編制了《6S推行手冊(2025版)》,并將其納入新員工必修課。這一舉措有效提升了員工的規范操作意識,員工規范操作合格率達到 98.5%,形成了良好的工作習慣和團隊協作精神,為公司的規范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撐。
公司企管部部長俞佳向記者介紹,目前,盛和公司正全力推進#2地塊矸石破碎系統建設。該項目規劃總占地面積22061平方米,建設原料庫6556平方米。在鳳臺縣循環經濟產業園(顧橋礦)煤矸石處理生產線項目#-2地塊原料庫、水洗矸破碎車間項目現場,記者看到,已完成原料庫及水洗矸破碎車間主體工程建設,煤矸石深加工生產線已進入設備調試與配套設施建設階段,全力向煤副產品高值化利用目標加速前進。該公司負責同志告訴記者,該系統建成后,將對顧橋礦煤矸石進行專業破碎深加工,在符合環保要求的同時,實現煤矸石的資源化利用,生產出多種高附加值產品,延伸產業鏈條,為公司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企業在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領域邁出堅實步伐。
目前,該公司對旗下子公司豐鴻商貿展開戰略規劃重組,致力于打造一家專注于礦用工業產品加工制造和煤炭副產品深加工的純工業化公司。通過此次重組,豐鴻商貿將整合優勢資源,優化產業結構,積極爭創專精特新和高新技術企業,為公司拓展業務領域、提升市場競爭力注入新的活力。
(記者 魯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