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產品種類多多 利息更是有高有低
選購理財產品要貨比三家
春節將至,與往年一樣,各家銀行在這個時間段,都會推出不同種類的理財產品。從時間而言,理財產品有長有短;從利息而言,也是有高有低。各家銀行所推出的理財產品,成為一些工薪階層者的鐘愛。但面對種類繁多,且利息高低不一的理財產品,也令一些投資者拿捏不準。最近,就有一些市民致電淮河早報、淮南網熱線新聞,他們就自己對各家銀行適時推出的理財產品所存在的疑惑進行咨詢。
潘女士是一位退休的工薪階層者,由于她平日省吃儉用,攢下一些閑錢。最近,有朋友勸她可以用閑錢購買理財產品,并告知理財產品的利息要高于銀行存款利息。于是,潘女士便去幾家銀行了解有關理財產品的情況。可面對銀行種類繁多的理財產品,潘女士又有些犯愁,因為她不知如何選購這些理財產品。為此,潘女士致電淮河早報、淮南網熱線新聞,希望得到幫助。
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就潘女士所提出的訴求,走訪了某銀行資深理財師程女士,她說,現在家庭積蓄通常選用存款,理財產品兩種,由于現在銀行利率太低,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投資理財。但是怎么在眾多的產品中選擇一款適合您的產品呢,怎么做到最大收益化,又是投資者感到比較困惑的一個問題。就此,程女士給出以下提示:一是慎買風險等級達到3級或3級以上的理財產品,因為這類理財產品一旦出現行情較差情況,其高收益就有可能拿不到,且虧損概率也比較大。二是慎買結構性理財產品,一些銀行有預期最高收益很高的理財產品,有的能達到8%甚至10%以上,這種預期最高收益多數情況下是拿不到的。投資者一般只能拿到較低的收益率,甚至是0。這種理財產品大多是結構性的,也就是說,只要理財產品說明書中出現“股票”、“指數”、“匯率”、“利率”等字眼,一般為結構性理財。除非投資者對這類產品已經研究很透徹,不然不要輕易購買。三是節假日專屬理財產品,這類理財產品是部分銀行針對春節、國慶節等節假日專門發行的理財產品,其收益率也較高。這類產品一般在節后計息,須防募集期太長造成資金站崗;另外,這類產品不是什么時候都有的,可遇不可求。另外,程女士還提示,投資者在選購理財產品時,一定要貨比三家。
(記者)
(本網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