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規劃路邊攤位 一天6趟清掃保潔
西湖春天的“騎路菜市”有所改觀
在山南新區西湖春天東門的人行道上,有一處自發形成“騎路菜市”。因垃圾遍地、噪音擾民、菜販占道、無序停車等亂象叢生而被廣大市民所詬病,淮河早報、淮南網也針對這一現象給予多次曝光。5月8日,當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再次來到西湖春天東門時,發現這里的情況比之前大有改觀。
現場:流動攤位整齊劃一 高音喇叭音量被調小
上午11時左右,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西湖春天東門時,這里的“騎路菜市”正是人頭攢動的高峰時段。與以往不同的是,那些隨地亂擺攤、搭臺的破木板都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統一鋁合金攤位;它們一字排開在人行道南側。人行道兩側都劃了黃線,不管是南側的流動攤位,還是北側的出店經營者都被規劃在黃線之內。這樣一規范,留給居民通行的路面寬了。
在現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還發現,雖然攤位不少、人也多,可吵吵嚷嚷的喧鬧聲比之前小了不少,店家用于宣傳的高音喇叭也都調小了音量,盡量減少對周圍居民的影響。
物業:規范管理 保潔人員一天6趟清掃
在采訪中,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從西湖春天物業辦的負責人那里了解到,為了治理好東門的臟亂差現象,他們對于這個自發形成、又無法徹底取締的“騎路菜市”耗費了不少心血,也想了很多辦法。開始把他們驅趕到臨時菜市場,可最終因居民歷來的買菜習慣而沒法取得效果。無奈之下,我們只得將室內菜市場的鋁合金攤位統一擺放在人行道一側,設置成流動攤位,這樣既整潔又美觀,既解決了菜販擺攤設點的需要,也滿足了附近居民買菜的需求。”這位負責人這樣說道。
這位負責人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除了設置統一的流動攤位,他們還在人行道兩側劃線管理,對每個攤位的經營進行規范管理。“因為這個臨時菜市的經營時間比較長,從早晨6時多到中午11時、從下午4時多到晚上8時,所以我們專門找了兩個保潔人員一天6趟對這里進行清掃,保證整個東門的環境衛生干凈整潔。為了防止噪音擾民,我們嚴格規定商販不允許使用高音喇叭做廣告。”
居民:“騎路菜市”仍需加大管理力度
在采訪中,不少居民們對東門“騎路菜市”的改觀也表示了肯定。他們認為這個臨時菜市的存在確實方便了附近的居民,而且隨著兩個小區居民入住率的增高,這個菜市肯定會日益蓬勃起來,所以加大對這個臨時菜市的規范管理,讓其既能滿足居民的買菜需求,又不影響周邊環境,將是最為關鍵的。
城管:為了周圍居民生活需要,該菜市只能加強管理
對于少數市民反映“騎路菜市”對西湖春天35、36號樓居民生活帶來影響的問題,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采訪高新區(山南新區)城管執法分局。城管相關負責人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由于當初規劃原因,西湖春天、廣弘城、山南印象等小區都沒有配套農貿市場,隨著大量居民入住,商販自發在西湖春天形成一個臨時菜市場。對此我們也采取了很多辦法,比如建設了臨時菜市場,和西湖春天物業協調在小區西門設置室內菜市場,但是周圍大量居民還是習慣到這里買菜。為了滿足廣大市民生活需要,同時也能讓商販有序經營,我們要求西湖春天物業對該菜市加強管理,盡量做到既滿足了居民生活需要,又要把菜市場對周圍居民影響降到最小。”
圖:西湖春天東門菜市規范管理之后,商販有序經營
(記者 柏雪 王偉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