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48處停車引坡,打通停車“最后一公里”
“便民坡”讓百姓感受創建“小美好”
(記者 柏雪 通訊員 黃猛 編輯 湯寧)為規范非機動車入位停放,鞏固靜態交通秩序整治成果。近期,八公山區城管行政執法局按照市局和區政府工作部署,以打造人民滿意城管為目標,并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分別在緯六路、商業街等路段新設或增設了48處停車引坡,這些引坡方便停車作用日益明顯,贏得了停車“便民坡”的社會美譽。
近一段時間,八區城管行政執法局在開展靜態交通秩序整治期間,發現在一些停車需求量大的路段,該局雖在人行道全線施劃了非機動車停車泊位,但由于道路路牙石過高,成為停車過程中的“障礙”,停車費時費力,有的車主干脆把非機動車就地停放在主道上,擾亂了正常停車秩序。
為此,該局充分調研,因地制宜,科學設計,從便民利民的角度出發,分批在緯六路、商業街、丁山路等路段修建了48處停車斜坡,這些斜坡是從兩塊路牙石根部斜向上切割成坡面,尺寸統一,硬化處理,噴刷黃漆,和平常講的路牙石連著主路面“接坡”明顯不同,既不影響道路排水,也不會帶來安全隱患,添景又實用,打通了停車“最后一公里”。
“以前沒修這些停車坡時停車真不方便,要么就繞路找豁口上人行道,要么就使勁把車硬搬上去,可是三輪車怎么搬得動呢?現在這坡子不僅修建得密度大,而且尺寸合適,三輪車開上去都不費勁,確實挺便民。”采訪中,正在八公山商業街內停車的市民王先生指著一處停車“便民坡”連連稱贊。
“文明創建是為民創建,一定要想群眾之所想,應群眾之所求。只有踐行為民服務的初心,找準問題切入點,從點滴細微處做起,真正實現讓群眾受益,這樣的創建才會得到群眾支持,這樣的創建也定會更有意義。”采訪中,八區城管行政執法局負責人如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