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鳳臺縣非遺傳承人孫元多走進城鄉社區,為當地群眾表演國家級非遺“火老虎”,迎接壬寅虎年到來。“火老虎”是流傳于鳳臺縣境內的一種漢族民俗舞蹈形式,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鳳臺縣城關鎮淮豐藝術團的孫元多是“火老虎”非遺傳承人之一,多年來身體力行地傳承著這項國家級非遺民間藝術。
春節臨近,孫元多和他的團隊先后為鳳臺縣城關鎮淮豐社區和鳳凰鎮芮集社區的村民們奉上精彩的“火老虎”表演。“火老虎”上場表演前,需要點燃身上的麻繩捻子,這樣在表演時方可形成火星飛濺的藝術效果。表演角色有老虎和雄、雌獅及幼獅等,整個表演將虎獅搏斗的激烈場面交織在一起,張弛有度,妙趣橫生。演出時,表演者頭戴防護帽、身穿防火衣,口咬虎頭籠,身披虎皮,腰扎虎尾、雙手各拿一短棍作虎前爪;每當“火老虎”剪尾、抖毛、彈爪或與獅子搏斗時,身上麻繩火星四濺,硝煙彌漫,場面壯觀,扣人心弦,由于表演難度高,道具制作工藝復雜,這項國家級非遺民間藝術曾一度瀕臨失傳。近年來,鳳臺縣文化部門搶救性挖掘、保護、傳承“火老虎”藝術,鼓勵村級民間藝術團、花鼓燈藝術學校等多支隊伍學習傳承,使得近乎失傳的非遺“火老虎”再現淮河畔,豐富沿淮群眾文化生活。(記者 陳 彬 攝)
圖一:鳳臺縣民間藝人表演國家級非遺“火老虎”,迎接壬寅虎年到來。
圖二:火老虎在表演前,身上的麻繩捻子要全部點燃。
圖三:淮豐社區藝術團在社區廣場編排火老虎節目。
圖四:淮豐社區民間老藝人郭胖文介紹火老虎樹枝尾巴要通過燒烤變彎曲,緊緊捆綁在表演者的胯下,使老虎尾巴高高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