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雪峰)淮南市氣象資料顯示,上周淮南氣象觀測站最低氣溫-1.5℃(3月2日),最高氣溫14.2℃(3月3日),一周降水量10.9毫米。
時入“驚蟄”,3月5日10時23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此時節,數九將盡,春氣萌動,萬物以榮。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斗指丁,太陽到達黃經345°,于公歷3月5-6日交節。
“平地一聲春雷響,驚得萬物醒夢鄉。”“驚蟄”中的“蟄”,指“藏伏”,昆蟲入冬藏伏土中;“驚”指“驚醒”,天上的春雷驚醒蟄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所謂“春雷驚百蟲”,是指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越冬的蟄蟲。在古時驚蟄當日,一些地方人們有用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驚蟄驅趕霉運的習俗。
驚蟄節氣的標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從中國各地自然物候進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鳴的時間遲早不一。“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自然節令的反映。驚蟄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農諺有云:“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從驚蟄節氣開始,中國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春耕時節。伴隨著氣溫大幅回升,春天的勢力范圍也隨之明顯擴大。
驚蟄有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一個節氣十五天。古人將“五天”分為“一候”,“三候”即為一個節氣。驚蟄之日,“桃始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乃鬧春之始,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桃花流水,千媚百態。驚蟄后五日,“倉庚鳴”,倉庚就是黃鸝,黃鸝最早感春陽之氣,嚶其鳴,求其友,在樹上鳴叫出美妙的歌聲。再五日,“鷹化為鳩”,古人稱“鳩”為布谷鳥,古人發現,驚蟄三候時,天上游弋的鷹變少了,而地上的布谷鳥卻多了起來,于是認為可能是天上的鷹化作了地上的布谷鳥。驚蟄的花信則是: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薔薇。桃花紅,棠梨雪,無力薔薇臥曉枝。都說薔薇無力,可是薔薇花開,看似葉子藤蔓柔軟,但花和葉卻都有生命的韌力,這種生命力很快就將院墻屏障變成繁花的海洋,壯觀而絢爛。
淮南市氣象臺預報,本周前期全市以陰雨天氣為主,3月4日夜間到5日白天,受弱冷空氣影響,本市風力逐漸增至3-4級,陣風6級左右,氣溫有小幅下降,3月7日開始天氣轉好。
具體預報如下:
3月5日,陰有零星小雨,6~9℃;3月6日,陰,3~11℃;3月7日,晴到多云,0~14℃;3月8日,多云,1~12℃;3月9日,多云轉晴,2~14℃;3月10日,多云,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