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雪峰)淮南市氣象資料顯示,上周淮南氣象觀測站最低氣溫1.8℃(11月26日),最高氣溫18.6℃(12月1日),一周累計降水量1.1毫米。
時下正處二十四節氣“小雪”和“大雪”之間,本周五12月6日即為今年“大雪”來臨時間。天地積陰,溫則為雨,寒則為雪。隨著季節的推進,氣溫逐漸降低,小雪與大雪標志著冬季的降水形式開始出現,“小”和“大”用來描述降雪量的多少。小雪通常發生在公歷的11月22日左右,而大雪則緊隨其后,在12月7日左右。通過對照公歷日期,我們可以確定每年農歷的具體時間點。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歷法中用于指導農事活動的重要時間標記,它不僅體現了古代人們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首二十四節氣歌簡潔明了地概括了每個節氣的特點,便于記憶和應用。其中,“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強調了節氣日期的相對穩定性,即使偶爾會有輕微的變化,也通常不會超過兩天。這些日期為農民耕作、節慶活動等提供了重要的時間參考。了解并掌握這些節氣,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適應自然環境,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通過觀察節氣的變化,人們可以預測天氣趨勢,為農業生產提供指導,也能豐富我們的文化生活。
冬季屬陰,適宜“去寒就溫”。“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文人們在冬日里喝酒,紅泥小火爐都是近身放著,溫酒的香氣四溢。熱酒入口便能才情外露,妙句頻出。冬屬陰,擇食而補,可改善畏寒體質。多吃一些溫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等肉類,以及大棗、桂圓等干果,有助于增強體質。同時應適量減少生冷食物的攝入,防止脾胃虛寒導致的消化不良。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入也是很重要的飲食要點。
小雪之后,“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是幫助陽氣閉藏,不擾動陽氣的最好方法。按照《黃帝內經》睡眠理論,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水火交泰之際,稱為“合陰”,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陰主靜,所以夜半應長眠。就如同植物吸收陽光的能量,夜里生長,所以夜晚在農村的莊稼地里可聽到拔節的聲音。人類和植物同屬于生物,細胞分裂的時間段大致相同,錯過夜里睡覺的良辰,細胞的新生遠趕不上消亡,人就會過早的衰老或患病。人要順其自然,就應跟著太陽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很多人對待飲食很重視,卻往往忽視了睡眠的重要。陽氣得不到休息,當藏不藏時,人就容易生一些溫熱病,所以冬天發高燒、流鼻血的病人并不比秋季少。同時,冬天常曬太陽,走向大自然,積極運動,可以起到身心愉悅、激發陽氣、溫通經脈、強健體質作用。
淮南市氣象臺預報,12月3日-6日以陰天為主,其中3日夜間到4日有一次降水天氣過程;12月7日開始受冷空氣影響,我市有降溫過程。
具體預報如下:12月3日,多云轉晴,3~8℃;12月4日,晴,3~9℃;12月5日,晴,3~10℃;12月6日,晴,2~14℃;12月7日,多云轉晴,3~15℃;12月8日,晴,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