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種植村輪作不歇棚
為克服西紅柿“重茬”難題,謝家集區望峰崗鎮陶圩村在2023年引進“紅顏”草莓成功的基礎上,今年擴大大棚草莓種植面積,以接茬輪作的生產方式,讓早春西紅柿大棚“不歇棚”,達到一棚多用的效果,提高了果蔬種植效益,促進了村民增收。
從12月下半月開始,陶圩村應臺孜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里的草莓開始成熟,產量逐漸提高。眼下,正是大棚草莓采收期,走進基地大棚內,頓感暖意融融,一排排翠綠的草莓秧苗沿著田壟整齊鋪開,不時有一顆顆鮮紅飽滿的草莓點綴在片片綠葉中煞是惹眼,誘人的果香引人垂涎欲滴。
合作社社員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今年草莓行情好,前期剛下來時,收購價40元一斤;現在產量多了,收購價在27元一斤。價格以后還會掉,但總體今年好過往年太多。據了解,今年草莓行情好是因為秋天氣溫高,草莓苗9月間定植后出現旺長,之后光長秧不開花,草莓結果少,由此帶來價格高漲。合作社在引種后由于管理得當,產量基本沒受到影響,效益好,自然增收明顯。
應臺孜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應繼征介紹,應臺孜西紅柿種植歷史悠久,沙瓤可口,在淮南和周邊地區一直小有名氣。西紅柿種植有“重茬”困擾,就是種了兩三年后,繼續在原地種植的話,會受到土傳病害的侵襲,這是由于作物病菌在地里有了一定時間的積累后便會爆發,造成作物減產及品質下降,嚴重影響種植效益。這是一些農作物的通病,像酥瓜、花生,包括草莓等都很明顯。要解決“重茬”難題,西紅柿種植必須換地或是“曬棚”一年,就是換到新環境或是殺滅土壤中積累的病菌,才能解決“重茬”問題。換地要重新搭棚,費時費力;而“曬棚”一年,則意味著大棚得荒廢一年,土地得不到使用。
為此,陶圩村應臺孜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在2023年引入草莓,從田家庵曹庵鎮購入優質“紅顏”草莓種苗進行試種。曹庵是草莓大鎮,市場規模大,技術成熟,合作社2023年試種的3畝“紅顏”草莓大獲成功,品質高,效益好。嘗到了甜頭,合作社在2023年的基礎上,今年擴大“紅顏”草莓種植面積達到6畝。應臺孜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表示,基地大棚將采用“2年西紅柿+2年草莓”的種植模式,在解決“重茬”難題后,今后還將繼續擴大引種草莓種植面積,積極為村民創收。
(記者 張雪峰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