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羊肚菌”輪作技術的應用
提高果品品質 促進種植戶增收

圖為:戚燕(左)正在接受市農科院專家的技術指導。
草莓被譽為“水果皇后”,正是當下時令果品,極受人們喜愛,市場銷售廣闊。田家庵區曹庵鎮有著“中國草莓第一鎮”的美名,草莓種植廣泛,如今,市農科院積極在當地推廣“草莓+羊肚菌”輪作技術,解決了草莓“重茬”難題,提升草莓品質,更能保障種植戶的經濟利益。
1月上旬,在位于曹庵的安徽省潤綠生態農業的草莓種植基地里,公司負責人戚燕正在接受市農科院專家的技術指導。這是草莓新品種試驗田,在市農科院幫助下新引種的草莓已開花結果,陸續成熟,不僅有紅草莓,還有“粉玉”等白草莓,看著煞是惹人喜愛。而旁邊不遠處遮蓋嚴實的大棚里,原來也是草莓種植棚,如今已播種了羊肚菌,揭開黑色的地膜,可見羊肚菌正在生長菌絲,土地上冒出白絨絨的一片。不久后,這里就將長出羊肚菌,成為種植戶增收的又一新途徑。
從2023年開始,市農科院便在這塊基地里試驗種植羊肚菌,以輪作克服草莓種植“重茬”難題,當年試驗了5畝地,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在2024年,市農科院舉辦高素質農民培育培訓班,戚燕成為了培訓班學員。在培訓班里,省農科院專家進行了食用菌種植專場培訓,戚燕感悟很深,她積極工作,努力學習,在培訓班結業時,成為了2024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培訓班的優秀學員,更增強了應用“草莓+羊肚菌”輪作種植技術的信心。于是,當種植季來臨時,她又擴大羊肚菌輪作種植面積,目前已達到10畝。戚燕表示,以后還將不斷擴大羊肚菌輪作種植面積,與草莓種植面積達到適當的平衡。
據介紹,“重茬”是一些農作物種植的固有難題,是因為種植過程中病菌在土壤中不斷積累造成的,帶來的是農作物大量減產、品質下降。草莓種植中,要克服“重茬”,會采取換地或“悶棚”等措施,以減少土傳病害。但草莓種植要采用日光大棚,換地要重新搭架,費時費力費錢,“悶棚”會減少土地利用率。一些種植區也會輪作玉米等作物,但效益明顯降低。而羊肚菌種植經濟效益高,市場走俏,畝產收入目前還超過了草莓種植,是當前理想的輪作品種。
據了解,在潤綠生態農業的項目中,草莓種植是基本盤,其他有甜瓜、辣椒等果蔬種植,目前還加入了食用菌種植。通過不斷地技術創新,潤綠農業在自身良性的生產經營發展過程中,不斷為合作社社員及用工帶來增收,還對曹庵鎮112戶脫貧戶進行產業扶貧,幫助脫貧戶增收致富,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24年四季度,在淮南市巾幗創業創新大賽中,戚燕所在的潤綠農業以“草莓+羊肚菌”輪作種植技術獲得大賽一等獎。戚燕說,這種輪作種植技術模式有著良好的經濟效益。并且,羊肚菌種植過程中不用農藥、化肥及除草劑,營養補充利用的營養袋主要是以小麥發酵形成的,這也為基地的綠色、無公害種植打下良好基礎,能夠向市場供應更加健康美味的果蔬產品。
(記者 張雪峰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