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文明實踐 彰顯財政擔當
——記第七屆全國文明單位市財政局
舉辦道德講堂,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
踐行志愿精神,組建市財政局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
……
一項項舉措,見證市財政局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的探索與成效。
近年來,市財政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將現代文明理念深度融入財政工作全過程、各環節,實現精神文明建設與財政業務工作雙提升,在連獲五屆市級、四屆省級文明單位稱號的基礎上,今年榮獲第七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聚焦黨建引領,匯聚創建合力
該局堅持高標準理論武裝、高要求涵養風尚、高質量黨建領航。理論武裝入心入腦,通過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黨支部和個人自學“三級聯動”,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做到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規范行為涵養風尚,制定“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網”活動實施方案,引導干部職工規范日常行為。先鋒引領服務創建,開展“黨旗領航、黨員帶頭,文明創建做先鋒”活動,組織機關、退休、注會資產評估行業黨員干部常態化深入共建社區為創建活動提供政策、人力、資金等多方面支持,市財政局連續三年獲全市結對共建先進單位,老干部支部獲省離退休干部職工示范黨支部稱號,市行業黨建工作連續11年被省行業黨委評為“好”等次。
聚焦主責主業,踐行財政擔當
該局堅持將文明創建工作與業務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做到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為民理財促發展,深入實施財政績效提升三年行動,實現財政收入增速連續三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陣,收入質量由全省靠后躍居全省前列。堅持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和集中財力辦大事,連續多年全市“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基本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超八成。債務風險積極化解,2022年全省唯一市實現市本級綜合債務“降率脫紅”并持續下降。國資監管提質效,高效落實國企監督、管理、投融資、考核評價、風險防范五大機制,構建國資監管“1+N”制度體系,完善投融資工作專班運作模式,優化國企內設機構設置,實施成本壓減、層級壓降、人員壓編專項行動,撤銷整合子公司13家,人員招聘壓減50%以上。盤活國有閑置資源資產17億元,主要指標穩中向好,市屬國企資產、營收、稅收分別增長14%、16%、175%。金融助企強活力,完善金融協調服務機制,扎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2024年實現存貸款綜合考核、金融業增加值增速全省靠前,制造業貸款增長28%,小微企業貸款增長17%,綠色貸款增長69%,連續7個季度居全省首位。資本運作能力增強,新增IPO北交所過會、輔導備案、新三板掛牌企業各1家。全市直接融資291億元,規模、增速居全省前列。
聚焦文明實踐,倡樹文明新風
該局堅持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以實際行動傳遞文明力量。豐富機關文化,在傳統節日和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開展主題文化活動20余次,選送財政文化作品獲財政部第二屆財政短視頻大賽一等獎,選送7篇作品參加財政部“我心中的財政機關文化”征文比賽,獲一等獎1篇、二等獎2篇、三等獎1篇。組建市財政局志愿服務隊,積極開展創文創衛宣傳、環境衛生整治、義務植樹、文明交通、掃雪除冰、無償獻血、普法宣傳、關愛弱勢群體、走訪慰問等志愿服務,2022年以來,累計參與1000余人次。助力鄉村振興,選派2名干部派駐大通區河沿村和鳳臺縣芮集村駐村幫扶,為幫扶村協調資金、引進項目,助力農村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河沿村獲安徽省鄉村旅游精品主題村稱號、淮南市黨建引領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十大典型案例。
“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記錄了市財政局實干爭先、勇毅前行的足跡,見證了全體黨員干部擔當盡責、奮發作為的初心。”市財政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站在新的起點上,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務實的作風,持續深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凝聚起推動淮南財政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