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羅靜)7月30日,記者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獲悉,今年以來,我市啟動的制造業“培優促強扶大”工程成效顯著,為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據市工信局最新通報,上半年114戶重點培育企業實現產值93.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0.1%,增速高出全市規上制造業平均水平33.9個百分點。
納入培育庫的114家企業中,50戶產值增長超20%,其中32戶增速突破50%。這批企業強力拉動全市規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8%,其增加值、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提升至28.4%和51.1%,成為產業升級核心支柱。
培育企業技改投資強勁,65戶企業推進76個技改項目,總投資158.3億元,占全市36.8%,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4個。創新成果加速涌現,培育企業擁有國家級“5G工廠”2家、先進級智能工廠10家、省級綠色工廠26家,創新標桿效應凸顯。
在骨干企業支撐下,壽縣新能源汽車輕量化及動力零部件、大通區現代煤機及應急裝備智造兩大集群成功躋身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政府服務同步深化:市縣領導全覆蓋包保聯系企業,已解決融資、用工等難題128項,投放貸款3.46億元,爭取上級資金2932.3萬元。同時,我市推動制造業“培優促強扶大”采取了建立融資服務機制,常態化開展政銀企對接,推進“投貸擔保補”金融服務;建立人才用工機制,多渠道解決企業招工難題;建立市場拓展機制,常態化開展工業品對接、淮品“五進”及跨境出海服務;建立協同創新機制,組織企業聯合攻關關鍵技術。同時建立用地需求清單,保障新項目落地;建立水電氣網需求清單,“一企一策”保障要素;建立項目政策清單,支持技改升級并落實政策;建立問題清單,合力解決發展瓶頸。
下一步,我市將健全培育機制,推動“培優促強扶大”工程釋放更大效能,筑牢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