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美如畫 文明潤心田
—— 記全國文明村鎮壽縣窯口鎮
炎炎夏日,記者走進全國文明村鎮——壽縣窯口鎮,映入眼簾的是如詩如畫的村莊美景,小樓房鱗次櫛比,水泥路平整寬闊,休閑設施配套齊全;撲面而來的是滋潤民心的文明新風,老人們搖著蒲扇聊天,孩童追逐嬉戲,勾勒出一幅景美人和的鄉村新圖景。
近年來,窯口鎮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化文明實踐、文明培育、文明創建工作,不斷提高群眾道德水平、文明素養,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讓文明之光照亮鄉村振興之路。
健全體制機制,下好精神文明建設“一盤棋”。該鎮把精神文明建設與全年各項經濟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實,做到“目標任務、工作標準、完成時限、責任分工”四明確。突出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先后開展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學黨史、知黨恩、跟黨走”等活動,推動黨的方針政策進村組、到田頭、入農戶。在烈士紀念日、憲法日等重大節日和紀念日,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引導干部群眾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致敬英烈,砥礪奮進。舉辦“皖若春風”農村思政大舞臺、“鄉村村晚”“節日感黨恩 共話新時代”家庭故事分享會、“好婆婆、好媳婦、文明家庭示范戶”等事跡宣講等活動,積極推進移風易俗,形成文明、節儉的良好社會風尚,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
深化志愿服務,打造精神文明建設新高地。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陣地,精準對接群眾需求,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實施“7133”工作法,打造“10+連心驛站”,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亮點的“窯口模式”。拓寬志愿服務廣度,以村組黨員干部為核心、以鄰里群眾為主體,打造“一對一”“點對點”鄰里志愿服務;推動鎮級“7133”志愿服務常態化,發揮“925”群眾志愿能動性;9個行政村共組建文明實踐、關心關愛等志愿者隊伍25支,鎮村志愿服務隊組建率達100%。 (下轉四版)
拓展志愿服務深度,開展鄰里互助志愿服務活動,大力弘揚鄰里守望、互幫互助的優良傳統,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把志愿服務做到群眾心坎上。打造志愿服務品牌,“鄰里情?關愛特殊家庭”志愿服務項目,榮獲全市志愿服務大賽三等獎,巾幗文明志愿者服務隊榮獲淮南市學雷鋒志愿服務優秀典型稱號。提升志愿服務溫度,打造“湖畔新風”志愿服務項目,志愿服務隊選擇群眾易于掌握、便于就業的技能進行培訓,提高群眾就業技能;舉辦各類農業技術培訓、居家就業培訓等,讓黨的政策和實用技術進村組、到田頭、入農戶。
優化人居環境,按下鄉村面貌“美顏鍵”。鄉村要發展,環境是“底色”。該鎮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與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建設、集鎮規劃建設相結合,開展美化鄉村建設行動,推動鎮域環境和鎮容村貌顯著改善,著力構建“環境美、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的美麗人居環境。申報獲批省級和美鄉村中心村1個,省級和美鄉村精品村1個。“俺們村現在可美啦!出門就是公園,一有空俺就出來遛彎。”70歲的張愛榮老人坐在幸福公園的涼亭內,指著周邊的景色,言語間透露滿滿的幸福感。
發展特色產業,奏響鄉村振興“致富曲”。該鎮以精神文明建設為抓手,提升干群精氣神,為鎮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2024年,全鎮支持企業完成技改投資0.3億元,規上工業企業增至12家,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0.3億元,同比增長7.47%。全年入庫稅收1754萬元,增長0.64%;新注冊企業28家、個體工商戶160家,專業合作社2家。2024年,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5個,產業項目3個。新建、改造村組道路3.9公里,有效改善偏遠農戶生產生活條件。大力實施瓦埠湖保莊圩項目和中部片區高標農田項目,總投資1.57億元,有力夯實鄉村振興的基礎。
善治鑄魂,涵養和諧文明新風;人居蝶變,擦亮生態宜居底色;產業振興,奏響富民強村樂章。窯口鎮以全國文明村鎮創建為抓手,走出了一條“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之路。
(記者 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