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墻改工作步入健康發展軌道紀略
去年以來,我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資源綜合利用為抓手,積極引導、鼓勵、支持企業以煤矸石、粉煤灰為主要原料生產各類新型墻體材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舍得資金投入,調動了企業的積極性,新建或技改了一批新型墻體材料生產企業和生產線。墻改工作初步進入健康發展軌道。
據統計,我市現有各類新型墻體材料生產線43條,其中:煤矸石燒結磚生產線29條;粉煤灰蒸壓磚和粉煤灰加氣砼生產線11條;紫砂頁巖陶粒粉煤灰砌塊生產線2條;輕質機制墻板生產線1條。全市現已形成磚、板、塊等各類新型墻體材料生產能力20.6億塊(折標磚),已可完全滿足我市建筑市場的需求。目前,新型墻體材料占墻體材料總量的比例由過去的23.7%提高到現在的86%;使用新型墻體材料建造的建筑面積的比例也由過去的22%提高到現在的78%;粘土實心磚的產量已由過去的13.8億塊,下降到現在的2.7億塊。按現有新型墻體材料生產能力計算,每年可節約標煤近20萬噸,節約土地2475畝,綜合利用煤矸石220萬噸,利用粉煤灰115萬噸。
我市的墻體材料革新工作在省內的排位已由過去的中游步入到現在的前列。
但是,我市墻改工作還存在不小差距。目前,我市每年城市開工建筑面積大約400萬平方米,加上農村建房約200萬平方米,墻體材料的年需求總量約15億塊(折標磚),而我市新型墻體材料年生產能力已超過20億塊,重要的是全市還有粘土磚生產企業135家,年產量超過10億塊,墻體材料市場供應能力遠遠大于市場需求,供求矛盾突出。因而,大多數新型墻體材料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得不到有效發揮,嚴重制約了我市新型墻體材料產業的健康發展。面對這一情況,我市確立了下一步發展目標,即力爭到“十一五”末,以煤矸石和粉煤灰等工業廢渣為主要原料的各類新型墻體材料生產能力達到40億塊(折標磚)以上,形成全省最大的新型墻體材料生產基地,綜合利用煤矸石800萬噸,利用粉煤灰500萬噸;在全市行政區內,新型墻體材料的生產和應用比例均達到90%以上,力爭全面禁止生產和使用粘土類墻體材料。這樣,每年可節約制磚用地5000畝,節約標準煤40萬噸。
為實現這一目標,盡快提高新型墻體材料的生產應用比例,我市除了要靠新型墻體材料自身的不斷發展外,還準備綜合利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不斷加大粘土實心磚的限制力度,為新型墻體材料的發展騰出市場空間。改變原有的建筑結構體系及相應的設計規范和施工方法,增加新型墻體材料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份額。此外,認真抓好粘土磚生產應用的依法整治。省政府已確定第一批784戶粘土磚生產企業將于年底前關停,取締無證無照或證照過期無效的粘土磚企業,限期復墾;堅決關停在城市規劃區內的粘土磚生產企業,對少數條件較好的企業,通過技術改造轉產新型墻體材料;城市規劃區內禁止使用粘土磚,對違規使用的要責令改正,并依法給予經濟處罰。目前全市新型墻體材料生產能力尚有40%左右沒有得到發揮,要通過調查研究,分類指導,積極扶持,使企業潛力得到發揮。
(記者 魯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