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河鄉探索新形勢下農村社會治安群防群治新路子,組建一支樂于奉獻的新隊伍
7月初,在潘集區架河鄉的街頭上和村莊里,出現了一批胸前佩戴統一標識的維護社會治安志愿者。這成了鄉下的一件新鮮事,消息很快傳開了。
日前,記者來到該鄉前家村,聽到村民為治安志愿者叫好。人們說,這些志愿者不要任何報酬,義務宣傳法制,義務參加治安巡邏,義務調解群眾之間出現的矛盾,使家家戶戶更有了安全感。
記者采訪了幾位志愿者,看到他們的證件上,有照片、年齡、住址,蓋有鄉政府和派出所的公章,并印有志愿者對社會的承諾。記者問他們為什么來義務維護社會治安,他們都有自己的說法:
28歲的秦坤身體很結實,是前家村的一個司機。他說,現在農民富了,都想著安居樂業,利用開車的業余時間,來維護一方平安這是對社會最好的奉獻。當他聽到鄉里招募治安志愿者的消息,就與妻子商量后報名參加。
王圩村的志愿者王懷西,是礦上的退休職工,住在架河老街上。他平時在街頭就樂于助人,這次聽說組織治安志愿者更高興了,他向記者說:“退休生活不愁了,要想著為社會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靠近淮河的泥集是個老集鎮,59歲的村民許瑞泉就住在街頭,他是村里的保潔員,現在也加入了治安志愿者的隊伍。他說,當保潔員有了一份工資,一邊搞好衛生,一邊為村民看好門戶,不僅讓村民放心,自己心里也踏實。
“有了這支志愿者隊伍,鄉村維護社會治安就形成了網絡。”記者采訪了架河派出所所長石建國。他說,在目前農村警力不足的情況下,特別需要這樣的志愿者,他們不僅義務巡邏,還可以收集各類治安信息,及時化解矛盾,減少治安案件的發生。派出所對志愿者進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這支隊伍的綜合素質,充分發揮他們維護社會治安的作用。
“我們組建治安志愿者隊伍,是受到奧運志愿者的啟發。”據鄉黨委書記顧云全介紹,該鄉已連續兩年實現治安、刑事案件下降的目標,但隨著群眾對精神生活追求的目標越來越高,一定要保持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而要保鄉村平安,不僅要依靠公安機關,還需要創新群防群治,加強基礎建設。今年從5月開始,鄉里制訂了方案,按照自愿參加與組織引導相結合的辦法,公開招募治安自愿者,將思想品質好具有奉獻精神的報名者吸收到隊伍中來,目前第一批已招募志愿者70人,全部亮牌上崗。
據了解,為了讓志愿者隊伍能深入持久地開展工作,架河鄉不僅制訂了一系列規章制度,還建立了獎勵機制,對志愿者提供線索破獲各類案件、現場抓獲犯罪嫌疑人給予重獎,對年終獲得“優秀治安志愿者”稱號的,也將給予獎勵。同時,鄉里正在探索設立“治安自愿者基金”,從機制上長期解決經費問題。
農村社會治安志愿者是維護穩定的新生力量,這支隊伍剛剛誕生就受到社會關注,同時,也正在接受實踐的檢驗。相信,志愿者在維護治安的崗位上一定能做出貢獻,讓群眾放心,讓社會放心。
(記者 祁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