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山街道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以打造“陽光低保”為主題,把每月低保發放名單公布在街道信息網站上,對新增或調整的低保對象實行公示制度,將審批結果公布于眾,讓群眾了解審批情況,隨時接受群眾監督,在全市率先實現全程陽光操作。
街道在低保的動態管理上,堅持“以人為本,優質服務,公正審批、規范管理”的原則,嚴把審核關,設立監督舉報點,安裝意見箱,廣泛征求群眾對街道低保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確定低保戶,把好低保戶的“入口關”,是保證城市低保制度公平性的關鍵。在核查過程中,低保工作人員按照“問、看、議、訪、算”五個步驟,在摸清低保申請戶的真實家庭情況基礎上,確定其是否享受低保。同時,堅持做到五個杜絕:一是堅決杜絕社區亂審報現象;二是堅決杜絕一保定終身的現象;三是堅決杜絕人情保現象;四是堅決杜絕有舉報不處理的現象;五是堅決杜絕有暗箱操作現象。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調查,逐一落實,協調解決。確保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實到廣大受助對象身上,更好地保障和維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權益。
目前,街道享受城市最低保障共有364戶,1024人,人均補差約為119元,低保覆蓋面為2.9%。為了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切實保證將有限資金集中用于扶助特困人群,街道把轄區內的殘疾人員作為重點對象,今年先后為65名殘疾人員辦理了低保,幫助他們解決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問題。同時,街道通過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幫助廣大群眾端正了對低保制度的認識,了解最低生活保障是黨和政府幫助困難群眾解脫生活困境的最基本生活救助,讓“有困難申請低保,解決困難后退出低保”的觀念深入人心,從而把有限的資金更好地用到最困難群眾的身上,有效推動了低保的動態管理。
(洪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