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支從作詞、作曲到演唱、制作,全部由淮南人完成的歌曲,它在網絡上唱出了淮南人心中的自豪和境界:聽聽這千回百轉的《豆腐謠》


一串清脆的自行車鈴聲,一聲親切地“打豆腐嘍”,在網絡這個廣闊的空間,原創歌曲《豆腐謠》翩然而至,唱出了淮南人的自豪和境界。8月下旬,這首淮南市民原創的《豆腐謠》MV在國內各大視頻網站流傳,作詞、作曲者是誰?這首歌謠背后的故事是什么?不少淮南市民在看完了《豆腐謠》的MV后不禁發問。在接到了熱心讀者的電話后,記者著手采訪調查,以滿足大家的好奇心。
一首親切的歌 一群神秘的創作人
“清清爽爽明明白白,平平淡淡也有精彩……原汁原味情自濃,有板有眼見真功。好事多磨福自來,人間美味逾千載……一方水土一方傳奇,走千走萬這里我最愛,五彩淮南,歡迎你常來。”簡簡單單的歌詞,通篇不見“豆腐”二字,可是這歌中描述的不是豆腐又是什么呢?記者在優酷網的視頻評論中看見,網友“舜耕人家”這樣說:“本土原創,既純樸又好聽!”在眾位網友的贊美之下,更有人發問:“請問,這究竟是誰創作的。”
記者把視頻看了好幾遍,也沒有發現創作者和演唱者的任何信息。看來和這首歌純樸的風格一樣,創作人和演唱者都挺低調的。經過半日的探訪,記者終于從淮南文藝圈的一位老師口中打聽到了作詞者,他叫魯乾,正是土生土長的淮南人。而歌曲開頭那句:“打豆腐嘍”正是他的聲音。
在外10年常追憶 今年8月始成曲
了解了魯先生的經歷,記者才知道,原來,魯先生曾在外工作過10年。鄉音難改、口味難變,在這10年間,他常常想起家鄉,想起自幼愛吃的豆腐菜肴,豆腐郎騎著自行車叫賣的聲音總在他耳邊回蕩。每每在外地逛起超市,他都會在豆制品銷售區久久徘徊,找尋淮南的豆腐制品;每每在飯店里吃到豆腐菜肴,他都會忍不住向友人介紹豆腐的由來,說起家鄉。隨著年齡漸長,魯先生除了回憶豆腐的美味,更琢磨著豆腐的境界:“清清爽爽、明明白白、有板有眼,看似簡單卻經過細細研磨,才得以誕生。”于是他便想,要是能給豆腐做一首歌就好了,可是不懂譜曲的他又從何做起呢?那時,在魯先生的心中便存下了這個念想。
誰想到在2010年8月,這首歌還真由他和他的朋友們一起做出來了。
80后譜曲制作 本土歌手演唱
2001年,魯先生回到了家鄉淮南發展,一直從事文化傳媒工作。2010年的一天,他和合肥師范學院音樂系的淮南籍學生亦寧商量,準備共同創作這首歌曲。亦寧1989年出生,是個不折不扣的80后。開始,亦寧的曲子做的很現代,偏離了兩人意在歌頌豆腐自然、純樸的創作初衷。從今年4月份開始,亦寧的曲子不知道改了多少遍。這位80后的小伙子沉下心,和魯先生一起研究了花鼓燈、推劇、和豆腐相關的諺語,終于做成了這首純樸的民謠。魯先生說:“年紀差距大,碰撞自然大,可是正是歌里那種淮南人對豆腐的自然親近,使得我們最終磨合好了。最后,還是小伙子的一個淮南籍同學做的MV,并發布在網上的呢。”
歌曲創作完之后,魯先生請來了淮南本土歌唱家方婭女士演唱這首歌。期間,淮南市文藝圈的一些朋友也為《豆腐謠》出謀劃策,提供了寶貴意見。魯先生說,他和朋友們創作這首歌,就是希望淮南的老百姓喜歡。如果這首歌能把豆腐的美味和高潔品質唱到人們的心里去,就是他們最大的成功。(http://v,youku.com/v show/id XMJAwNDIxMzY4.html歌曲地址)
圖一 為:《豆腐謠》視頻截圖
圖二為:視頻網站上網友的討論
(記者 李卉 柏雪)